孩子一不滿足就發脾氣哭鬧?這麼做輕鬆搞定!(有同樣問題的家長建議多讀幾遍)

作者:CUP       2019-05-02 22:48:26


有很多媽媽問,孩子一不滿足就發脾氣哭鬧怎麼辦?比如說下面兩個案例。

案例1:

兒子一歲,一旦有不滿足的事情就大聲哭鬧,有些是明顯不合理的,此時如果將他放在一邊任由他哭是否可以?

案例2:

我家女兒三歲半了,最近幾個月不知怎麼來形容她的個性,動不動就發脾氣、跺腳、摔東西,有時還拍桌子、打人,要不就生氣,自己上床睡覺。反正是她錯了你不能說,你要順著她才好,以她為中心,哄著才好,我該怎麼辦呢?

孩子一不滿足就發脾氣哭鬧?這麼做輕鬆搞定!(有同樣問題的家長建議多讀幾遍)

發脾氣也好,哭鬧也好,都是孩子常見的一個表達與發洩的途徑,父母對此不用過度反應和擔心。

我們要做的,首先是保持自己的淡定與平和,接納孩子的情緒,你淡定了,孩子才會更容易平復情緒。

其次是適當的溝通,不能滿足的要堅持,但也要教會孩子如何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與需求。

「冷處理」是很多父母都知道的基本應對原則,需要注意的是,對於不同年齡的孩子,「冷」的程度與方式應該有所區別,不能簡單地「一冷到底」,否則容易傷害孩子的安全感。

處理孩子發脾氣哭鬧的基本步驟(父母必知)

  

嬰兒在出生後就知道用哭聲來表達各種需求,比如尿了拉了、餓了、睏了、生病了等,這是一種生存的本能。

隨著寶寶的心智發展,除了哭,寶寶會逐步學會用語言以及非語言的表情、肢體動作等表達自己的意思。

但對於低齡的孩子而言,由於語言表達能力尚不完善,還是會本能地用哭鬧來表達自己想要滿足的需求和慾望,這是很自然的事情。

除此之外,哭也是人類發洩情緒的一個基本方式之一,比如生氣、痛苦、難過、傷心等情緒的表達,通常都伴隨著哭,成人大都如此,孩子自然也不例外。

需求得不到滿足,孩子也會產生生氣、憤怒、難過等負面情緒,而因為不知道如何更合理地發洩,因此往往也會基於本能用哭鬧來發洩。

孩子一不滿足就發脾氣哭鬧?這麼做輕鬆搞定!(有同樣問題的家長建議多讀幾遍)

理解了這一點,家長就會對孩子的哭鬧抱有更多的同理心,而不是孩子一哭鬧就大加訓斥、或者是煩躁不安,恨不得孩子馬上閉嘴。

所以,當孩子發脾氣甚至哭鬧時,你要做的很簡單,那就是淡定接納孩子的一切表現,孩子越鬧,你越冷靜,同時:

1、制止孩子的不良行為。

比如砸東西、打人,要控制住孩子的小手,告訴他這是不對的,這樣會把媽媽弄痛,但不要給孩子貼標籤,比如「怎麼這麼不講道理?怎麼這麼不懂事!沒有禮貌!」之類。

2、告訴孩子你很理解他。

比如「你現在是不是很生氣?媽媽理解你,因為你想要的那個玩具沒能得到;但無論如何,媽媽都愛你。」切記,這個時候,別著急解釋你的理由,孩子的情緒沒有平息,你越解釋只會越刺激孩子,讓他越激動。

3、引導孩子用更合理的方式去發洩情緒。

比如「如果你還是很生氣,你可以試試去打枕頭、撕報紙,或者找個沒人的地方大喊幾聲『我很生氣』,這樣你就會覺得好多了,媽媽生氣時也經常用這個辦法。」

同時最好能把這些可供發洩的材料遞到孩子手裡,甚至不妨做一些示範,總之,發洩的基本原則是「不傷身不傷財」(既包括自己也包括他人的「身」和「財」)。

4、等孩子情緒平息後,告訴他為什麼不能滿足他的要求。

比如「因為家裡已經有3個類似的玩具了,所以這次不能給你買。但爸爸依然愛你。」一定要認真耐心地告訴孩子具體的理由,不能不回應不處理,否則孩子還是會心存不滿甚至留下心結。

孩子一不滿足就發脾氣哭鬧?這麼做輕鬆搞定!(有同樣問題的家長建議多讀幾遍)

5、教會孩子用語言來表達需求和感受。

比如「媽媽,我很喜歡這個玩具,你不給我買,我真的很生氣!」告訴孩子發脾氣哭鬧並不能產生任何作用和效果,而好好說話、合理談判、講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卻能得到更多的回應與幫助。

總之,能滿足的需求可以盡量滿足,不能滿足的一定要堅持原則,比如不合理的甚至危險的要求,決不能答應。

有的家長經不住孩子哭鬧就隨意滿足,這就相當於變相對孩子的行為給予獎勵。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把哭鬧當成要挾與控制大人的手段。

孩子一不滿足就發脾氣哭鬧?這麼做輕鬆搞定!(有同樣問題的家長建議多讀幾遍)

需要注意的是,對於那些情緒比較劇烈、個性特別執拗的孩子,上面5個步驟中的前4個步驟,通常可能需要循環重覆幾次,甚至更多次,需要足夠的時間,孩子才能逐步平靜下來。

這個時候就像一場艱苦的拉鋸戰,考驗的是家長的耐心與對孩子的信心,絕對不能半途而廢。

請相信,每個孩子都能管好自己,每個孩子都有潛在的自制能力,只不過有的孩子需要更多一點時間。這種能力,需要父母用「最深的愛、最溫暖的接納、最溫柔的堅持」才能逐步喚醒。

慢慢地,孩子就會明白家長的底線,學會遵守規則並放棄這種發脾氣哭鬧的方式。

不同年齡的孩子發脾氣哭鬧時,要區別對待。2歲前:安撫,轉移注意力,配合非語言幫助孩子理解

比如本文開頭案例1中一歲的孩子,放在一邊任他哭鬧就是不合理,甚至「不人道」的行為。因為這麼小的孩子還理解不了邏輯與規則,放在一邊任他哭鬧,對家長和孩子都是一個考驗。

家長會因為心疼孩子而左右為難,情緒難免變得焦慮,孩子的安全感也會因此受到挫敗,最終只能導致情況變得更糟糕。因此,對於2歲前的孩子,千萬別迷信什麼「哭聲免疫法」:哭就不抱,不哭才抱。

這種情況下,最好的做法是,將孩子抱在懷裡,輕拍和撫摸她的後背,同時可以溫柔地對她說:「寶寶很生氣對不對,媽媽知道了,媽媽愛你。」

不斷重覆這類動作及語言,通過這種方式安撫孩子,同時利用別的事物轉移注意力,通常孩子就能比較快地平靜下來。孩子越小,情緒越不穩定,注意力也就越容易轉移。

孩子一不滿足就發脾氣哭鬧?這麼做輕鬆搞定!(有同樣問題的家長建議多讀幾遍)

比如我女兒藍藍哭鬧時,我最常用的轉移她注意力的辦法有兩個,一是抱著她去看客廳裡的照片牆,讓她指認哪個是爸爸哪個是媽媽。

二是對她說「我們去看書哦!我們去看大衛、看湯姆!(繪本中的主人公名字)」,這兩個辦法屢試不爽,因為她很小的時候我就培養了她對這兩樣事物的興趣。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階段的孩子語言理解能力有限,單純講道理或者說不對,孩子不一定能很好地理解,但他們都能看懂一些大人的表情、聽懂一些語氣。

所以,如果孩子除了哭鬧還有一些不良行為,你想要制止,建議配合一些語氣和表情來讓孩子理解你的意思。

孩子一不滿足就發脾氣哭鬧?這麼做輕鬆搞定!(有同樣問題的家長建議多讀幾遍)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老婆堅決不讓爸媽來看孫子,理由讓我無法反駁!


如果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4個地方看看


老公車禍成植物人,公婆要我離婚,得知他們的心思,我含淚同意!


「嬰語大揭秘」寶寶的肢體語言,家長們一定要讀懂


「你有錢又怎麼樣?還不是結婚又離婚,還不是乖乖來求我復婚?」


丈夫酒後做錯事,對方懷孕鬧上門,公婆:30萬沒有了,最多18萬


阿姨,你兒子是皇上嗎?讓我奉子成婚你們哪來的自信?


哥哥聽了你的話離婚了,現在又來挑唆我和老婆,媽你是老佛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