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性應該都很討厭自己小腿上的肌肉,腿細才符合現代的審美標準,但殊不知,強健壯實的小腿才更健康!
法國一項研究發現,小腿圍小於33厘米的女性,患有頸動脈斑塊的風險相對更高!相反,小腿稍微粗壯,小腿肚上的皮下脂肪,就會提升並儲存能夠促進血液循環的脂肪酸,以減少頸動脈斑塊形成的機率。
不僅如此,其實小腿素有「無名英雄」、「第二心臟」的美譽,在促成人體健康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1
小腿的隱藏功能
小腿肚後方軟軟的肉,包括了腓腸肌、比目魚肌等肌肉,以及活動腳部與腳趾的肌肉,都呈倒心型集中在小腿肚。
除了其本身的支撐作用,小腿還有很多隱藏的功能,默默為我們的健康打好基礎。
1
輸送血流
心臟負責上半身的血流,而下半身的血流則由小腿肌群負責。
動脈的運行,心臟推動作用很重要;而對於靜脈來說,則要依靠肌肉收縮產生的壓力,腿部靜脈回流就主要靠小腿肌肉收縮。
小腿就相當於心臟的後備軍,為全身血流的正常運輸提供動力。
2
養生防病
人體50%的神經、血管、血液都在雙腿。小腿上還分布著60多個穴位和六條重要經絡,經常按摩小腿就像給五臟六腑按摩一樣,能起到養生保健的功能。
3
疾病反映區
很多疾病都會反映在小腿上,如抽筋、腿腫、發涼等,都有可能是疾病信號,及時發現異常,利於早期防治疾病。
腿腫:可能是肺栓塞信號
小腿在收縮的時候,把血液送回至心臟,若因為種種原因,在我們的腿部形成血栓,在小腿擠壓血的過程中,血栓脫落隨著血液流回到心臟,進而堵塞在肺動脈的位置,就會引起肺栓塞,誘發猝死。
血栓附著在血管壁上,會出現小腿腫脹的情況,此外,若用手擠壓小腿後方肌肉,也會出現疼痛,這就提示你存在深靜脈血栓的可能。
除了按壓,我們還可以通過測量小腿圍的方法判斷腿腫的危險性。
方法:在膝關節以下15公分的位置,量小腿的周長,兩隻腿要對稱量,如果兩側的的周徑相差特別大,就更加提示裡面有血栓。
腿涼可能是動脈系統疾病
對於小腿來說,溫度至少要保持在36.5度,才能維持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溫度降低一度,人體的免疫能力要降低三分之一,而下肢動脈斑塊導致血管狹窄,就會引起小腿發涼。
建議經常感覺一條腿比另一條涼的人群及時去醫院做下肢動脈血管的彩超。
另外,患有婦科疾病、自律神經失調者也可能出現小腿涼的情況。
2
三個變化預示腿的衰老
樹老根先枯,人老腿先衰。腿是人體支柱,因此要想保證生活質量不會隨著年齡下降,就要重視腿部的衰老信號:
1
靈便度降低
稍微走點路,雙腿就覺得使不上勁,發酸發脹,上下樓梯也費勁,步伐也越來越慢。
這些情況都預示著肌肉開始出現萎縮。
而肌肉出現萎縮,一方面是因為年紀增大,支配骨骼肌肉的運動神經元萎縮,導致肌力減退;另一方面是因為慢性疾病纏身,如骨關節病、冠心病等都會使中老年人活動受限,導致下肢力量減弱。
2
抽筋次數增多
很多人隨著年紀的增大會出現腿部抽筋的情況,而不同原因造成的腿部抽筋,其危險性也是不同的:
下肢受涼或運動過度
下肢受涼或運動過度會導緻小腿供血量不足的情況加重,引起小腿血管收縮痙攣,也就是抽筋。
此類情況只要注意保暖、合理休息就能改善。
營養素缺乏
缺鈣、缺維生素B1等都容易引起腿部肌肉痙攣。因此要注意營養素的補充。
疾病引起
下肢動脈硬化也容易導致腿部抽筋,尤其是有心腦血管病、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家族史者,當出現下肢酸痛、腿抽筋、行走不便等症狀時,應該及時去醫院做個檢查;
另外,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中,腿部抽筋的發生率可達70%。
提示:若出現經常性的腿部抽筋,最好還是及時去醫院檢查,找准病因,對症下藥才好。
3
靜脈曲張
隨著年紀的增大,血管老化,血管壁變薄,各項身體機能也下降,下肢靜脈血管壁彈性、韌性下降,腿部血管可能會變清晰,靜脈曲張發生的機率會變大。
靜脈曲張若不採取措施,任其發展,易導致嚴重的並發症。
3
小腿保健兩步走
1
按摩穴位
承筋穴——緩解腿部酸痛
位置:承筋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後面,當委中穴與承山穴連線上,腓腸股肌肌腹中央,委中下5寸。
按摩承筋穴不僅能緩解小腿酸痛,還能緩解便秘、背部疼痛。
承山穴——緩解小腿抽筋
位置:承山穴位於小腿後面正中,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的尖角凹陷處,就是承山穴的位置。
除了緩解腓腸肌痙攣狀況,同樣能緩解腰酸背痛。
找到穴位後,可以直接用手按壓,也可以用藉助瓷勺手柄部,深壓按揉。
注意:按壓時必須保持「有點痛但可以忍受」的力道,手不能用力過度。按摩時保持笑容,才能緩解肌肉緊繃。
2
鍛煉腓腸肌
方法一:站立,慢慢上提足跟,堅持3-5秒,再慢慢放下來,重複訓練,做到肌肉很累了就休息。
方法二:坐下,腿伸平,向後勾腳尖,每次堅持3-5秒,再放鬆,重複練習,做到感覺酸沉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