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0~6歲兒童的近視綜合防控中,家庭是近視防控的第一步。如果學齡前兒童就近視,而且沒有及時干預,那麼,他們將大機率發展成獲得性高度近視。」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院長瞿佳在3月23日第十九屆國際眼科學學術會議、第十九屆國際視光學學術會議、第六屆國際角膜塑形學術論壇上談到。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院長瞿佳
兒童的視覺發育問題大多始於兩個時期「0~3歲的關鍵期、3~10歲的敏感期」,所以,所有影響視覺發育的不良因素也應在這兩個時期糾正,才能達到最佳矯正效果。
首先,家長首先要學會自查。善於觀察孩子視物時的各種不良現象,如眯眼、斜眼、歪頭及喜歡近距離看電視等,家長可以遮蓋孩子單眼看看,如果單眼視物模糊就應及時到醫院就診。而且,瞿佳院長建議,0~6歲兒童及時選擇正確的方法進行干預,以佩戴框架眼鏡為主,每6個月隨訪一次。
其次,家長還要學會給孩子查視力。「可以通過仔細觀察孩子的行為來判斷視力的好壞,比如孩子4個月後,會伸手抓色彩鮮艷的玩具或物品;8個月後,眼睛會隨著感興趣的玩具或物品轉動;1周歲後,會指出遠處的物體,走路能避開障礙物,此時,可學習看動物或水果視力表;3周歲後,教會孩子看「E」字視力表,查視力。」瞿佳院長說。
第三,家長應嚴格監管孩子的近距離用眼時間。瞿佳院長解釋,近距離用眼是學齡前兒童近視的最主要原因,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會顯著增加近視患病率,比如孩子的閱讀距離小於30cm;持續近距離用眼的時間超過30分鐘;過早接觸電子產品、看書寫字姿勢不端正等。建議低齡兒童儘量以家長讀繪本為主進行閱讀,0~3歲兒童不應接觸平板電腦和手機登電子產品,4~6歲兒童偶爾使用電子產品,每次不應超過15分鐘。
此外,家長應鼓勵兒童進行戶外活動。瞿佳院長介紹,戶外活動時間的長短與青少年眼軸增長的幅度有關,戶外暴露的時間長可降低近視的發病率。因為戶外活動減少了孩子近距離用眼的時間;戶外活動可以增加陽光照射、刺激眼內多巴胺的分泌和釋放,後者能抑制眼軸的增長;陽光照射還可以促進維生素D 的增加,維生素D具有強大的抗增殖的作用,進而可以穩定眼球的增長。臨床上發現,那些特別宅、不愛動的兒童近視發病時間較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