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
一提到催婚這個詞,
想必很多人都是感同身受的,
無論是剛畢業的,
還是已經出來工作的,
只要是單身,
都多少面臨這樣的窘境。
可是很多人卻沒有想過,
催婚會帶來怎樣的後果?
有些人,
無視長輩們的催婚壓力,
依然堅持單身生活;
有些人,
扛不過長輩們的耳提面命選擇就範;
然而還有些人,
卻選擇以極端的方式來告訴父母:
他不接受這樣的人生安排。
不滿催婚,他離家出走17年!
時光倒回到2002年,當時24歲的郝強是十堰市張灣區一工廠的工人。作為家裡的獨生子,郝強從小便被父母及家族之人寵愛有加。
郝強長大後,父母最大的期待便是他的婚事。尤其是母親何琴,她滿心希望兒子能早點成家傳宗接代,「男人到了二十四五歲就要成家,三十歲以後很難找到老婆了。」帶著這樣的執念,何琴經常催著兒子找對象。
(劇照圖片,圖文無關)
然而,郝強生性內向,不善與人交往,母親的時常嘮叨對他成了一種無形的壓力。慢慢地,母子倆因此開始心生嫌隙,時常為此事而爭吵。不久,在又一次爭執之後,倔強的郝強甩下一句:「要去北京打拚一番!」便不辭而別。
(配圖,圖文無關)
對兒子的出走,何琴剛開始不以為然,想著他只是賭氣,很快就會回來。然而一年年過去,郝強一直沒有回來,她幾乎發瘋了。
尋子無果 老人以淚洗面
隨後的那幾年,何琴幾乎把整個十堰市找遍了,家裡的電話十幾年堅持不換,生怕錯過了兒子的來電。
想著郝強剛離家時,曾提及過他在北京朝陽區,何琴和丈夫準備前往北京去尋找。然而,在偌大的都市裡找一個沒多少線索的人,無異於大海撈針。最終,在親友的極力勸阻下,夫婦倆打消了這個念頭。
原本從來不信佛,也不拜神的何琴,開始輾轉於十堰及周邊的各個寺廟,不停地燒香祈福,保佑兒子平安健康並儘快回家。
(配圖,圖文無關)
何琴還每天坐公交車來到六堰人民公園,爬到最高處的長壽塔「喊山」。她朝著北京的方向,大聲呼喚著郝強的名字,以慰藉自己不安與失落的心,也期冀著奇蹟的發生。
多年沉浸在對兒子的思念當中,再加上數次失望的打擊,何琴夫婦心酸成疾,經常以淚洗面。
(配圖,圖文無關)
山的那邊,海的那邊
今年2月26日,何琴夫婦走進了十堰市公安局張灣區分局,講述了自己的經歷。
「因為想兒子,我們經常整宿失眠,夜裡總會起來到他房間轉一轉,看看他是不是回來了,或者跑到小區門口一直坐著等他。我們有生之年,唯一的願望就是能夠見到兒子回家……」講到傷心處,年邁的兩位老人泣不成聲。
(配圖,圖文無關)
根據何琴提供的郝強的身份證號碼,民警宋濤在警務平台展開查找,但未發現任何線索。宋濤又嘗試通過多種信息平台,對郝強的信息進行對比分析,最終發現,這個身份證號碼曾在河北保定一公司辦理過業務。於是,宋濤立即與河北警方聯繫,請求對方協助查找。
隨後,一場尋找失聯親人的行動,在十堰與保定之間悄然展開。通過查詢身份證持有人留下的電話號碼,兩地警方密切聯動,5個小時後,成功聯繫上了一名叫郝強的男子。經核實,他正是何琴的兒子。
(配圖,圖文無關)
冰釋前嫌,本月全家可團聚
盯著陌生的電話號碼,何琴激動得雙手顫抖。她有些不敢相信,民警僅用了幾個小時,就幫她圓了十幾年的尋子夢。
「喂,媽!」電話剛一接通,那頭便傳來了何琴和老伴日思夜想的聲音,母子倆在電話中聊了起來。何琴這才知道,雖然兒子多年未與家裡聯繫,也換了多個聯繫方式,但一直都保存著家中所有親人的電話號碼。多年來郝強一直在北京打工,目前從事快遞工作,至今依然單身。
2月28日,何琴夫婦再次來到張灣公安分局,專程為民警宋濤送來一張感謝信。她含淚告訴宋濤,與兒子取得聯繫後的當晚,她興奮得一晚上沒睡著,激動得一會兒哭一會兒笑。
何琴說,她現在會尊重兒子的決定,只要他平安健康快樂,不會再催他結婚成家,只希望他能與家人冰釋前嫌。
昨日,何琴高興地告訴回訪的宋濤,兒子答應本月找機會回家看父母,一家人實現團聚。(文中當事人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