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3
越長大越能認識到社會上的一些殘酷問題,現在也是有孩子了,回家後和一些親戚朋友聚在一起,討論的話題大都是一些家長里短,孩子們的工作生活,誰家孩子孝順不孝順了等等。同時也會發現一個很殘酷的現實,在孩子比較多的家庭裡,往往最孝順的那個孩子過得最委屈,也最不受父母待見。為什麼一個家裡越孝順的孩子,越不受父母待見?真相很戳心。
嘴巴甜的人討人喜歡
會發現那些嘴巴甜能說會道的孩子,就算他們什麼也不做,照樣很得老人喜歡,而那些孝順的孩子不管做的多好,也敵不過人家的一句甜言蜜語。在很多父母看來,做得再好,不如說的好聽。所以會發現生活中那些不做事,沒有實際行動,但是擅長曲意逢迎,謊話連篇,會哄會騙的人卻甚得老一輩寵愛。
而那些孝順的人愛幹實事,管的比較多,喜歡實話說話,老人們很不愛聽,所以孝順的孩子就不受老人們待見。
孝順的孩子太老實
欺軟怕硬是人的天性,連親爸媽也不例外。孝順的孩子都太老實,總是不爭不搶的,偶爾吃虧,也是不爭辯,不抱怨。時間長了,父母也會自動把你劃為吃虧的那一類,生活中各方面都會讓你吃虧,父母也傾向於欺負老實的孩子。而且由於孝順的孩子,一般都很聽父母的話,因為順從成了習慣,父母也就認為理所當然,一但孝順的孩子偶有不從,你也就成了父母眼中不孝之子。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裡,怎樣做父母,沒有任何隻言片語;而怎樣做兒女,卻有諸多條條框框的道徳規範。
比如二十四孝裡,通過一些常人無法理喻的故事,灌輸給兒女們,學著如何孝順父母,代代傳頌,延續至今。
這就導致,有些父母在傳統觀念的庇護下,對兒女做著無理,任性,控制的事成為合理化。不論他們做的多麼無理,多麼偏執,做兒女的都必須接受,並順從他們。
有些做兒女的,即使將孝順父母做到極致,也不一定受到父母待見。
原因很簡單。
首先,不愛你的父母,即使你再孝順,也改變不了他們不愛你的事實。
愛你的父母,不會要求你;不愛你的父母,才會不斷要求你。
父母真心愛你,他們就會站在你的角度為你考慮,不會對你要求太多;反之,他們不愛你,不但不會為你考慮,還會無限度的要求你順從他們。
比如,重男輕女的父母,他們從心底裡就輕視女兒,不會給女兒多少愛,還要求女兒孝順他們。
很多家庭都會出現這種情況,不被父母待見的那個,不論你對他們怎樣的好,在父母眼裡都覺著是應該的。因為父母本就不愛這個兒女,他們更多的是索取,索取孝順,索取養育的回報。
而父母偏心的那個,不但對他要求少,反而處處順著他,時時惦記他,只要自己有的都想給予那個偏愛的,甚至,索取其他兒女都要成全他們偏愛的。
不可否認的是,不愛你的父母,你怎樣去討好,孝順他們,都贏得不了他們的心。
與其這樣,不如留點精力愛自己,別在討好父母時,忽視了自己。
其次,父母也會欺軟怕硬,一味的順從,就是軟弱。
偏執的父母,你怎樣做,都改變不了他們對你的態度。你越順著他們,他們越輕視你;你不去順著他們,拿出自己的態度時,他們才會在對你的態度上,有所緩和。
人都有欺軟怕硬的本性,父母也不例外。他們很瞭解每個兒女,他們偏向的或者惹不起厲害的,就不會或不敢要求那麼多。而誰順著他們,他們就會欺負誰。
面對這樣的父母,做兒女的如果一味的順從,只會助長父母的控制欲,讓父母越來越強勢,讓自己越來越被動。
你要做的是,變被動為主動,從順從到拒絕。堅決拒絕父母不公平,不合理的對待。
該自己承擔的責任絕不推卸,不該自己承擔的,即使被父母逼迫也要拒絕。那種出力不討好的事,越早拒絕越好,這樣可以杜絕後患,不讓父母無限度的消耗下去。
現如今, 當我們還在提倡孝順時,是否想過,是在提倡父母與兒女間的不平等。
而提倡父母與兒女之間的愛,才是提倡兩代人的平等關愛。因為只有愛,才是平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