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寶們看到什麼新鮮的玩意兒,都喜歡用手摸摸,抓起來放在嘴裡嘗嘗。這是一種本能,是他們認識世界的最直接的方式。
但如果家長一時沒看好,孩子是非常容易因為亂吃東西,或者其它原因而出意外的。比如把堅硬的大塊的食物塞進嘴巴里噎著、把藥當糖吃……
對於脆弱的寶寶來說,這些情況也許就是致命的。相信大家一定還記得今年這兩個沉重的案例——
2018年9月,湖南益陽某幼稚園裡,4歲男孩被食物噎住,老師未及時發現,送去醫院後男孩搶救無效身亡
2018年5月,1歲男孩因誤食瓜子吸入氣管,送醫院搶救,最後也沒能搶救回來
其實不止是新聞,媽媽們給我們的留言里,這樣的悲劇也很多。3歲寶寶吃肉丸嗆住,大人不會急救,結果沒能搶救回來
我們已經有太多這樣的「前車之鑑」了。
除了預防這些事情發生之外,假如孩子真的出了事,在撥打120後,救護車到來之前,家長們能做些什麼?不要只是焦急無助的乾等,幾秒鐘幾分鐘的急救,也許就能扭轉孩子的命運。
海姆立克急救法真的能救命
發現寶寶噎著時,千萬不要馬上抱著孩子往醫院沖,因為跑動容易讓異物掉的更深。
也不要急著給孩子拍背,或試圖用手去摳出食物,這樣做只能在嗆咳初期幫助孩子,但如果操作不當,反而有可能會把異物推向喉嚨深處,讓食物卡得更深,讓情況更危急。
當然,如果寶寶還能咳嗽,讓他咳著別阻止,有時候咳嗽可以幫助咳出異物。
當寶寶出現了窒息狀態(且仍有意識時),如呼吸困難、無法出聲或咳嗽、嘴唇發紫時,應該馬上施行海姆立克急救法。同時叫家裡其他人幫助呼叫120。
1歲以內這樣急救
1.將寶寶翻轉面朝下,騎跨在家長一隻前臂上(手臂可以支撐在自己大腿上),頭部略低於軀幹,同時這隻手握住他的下巴以支撐頭部。
(實際操作中,如果施救者單個手臂支撐不住寶寶,也可以讓寶寶趴在施救者的大腿上,同樣保持頭部低於軀幹)
2.用另一手掌根拍擊嬰幼兒兩肩胛骨之間的背部,進行連續5次有力拍擊。(拍擊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穩住寶寶,當心墜落傷害。)
3.觀察異物有沒有出來,如果還沒有,扶住寶寶後頸部,翻轉過來。寶寶可以躺在家長的胳膊或大腿上,保持頭低腳高位。
4.另一隻手的食指和中指放在乳頭連線中心下一橫指的位置,快速向上重擊壓迫,進行連續5次有力的胸部衝擊。
5.如此反覆,直至異物吐出。
1歲以上這樣急救
家長站在孩子身後(如果孩子太矮,家長也可以跪在身後,或者讓孩子坐在腿上),從背後抱住孩子腹部,雙臂圍環其腰腹部,孩子身體可稍微前傾一些。家長一手握拳,拳心向內按壓於孩子的肚臍和肋骨之間的部位。
另一手成掌捂在拳頭之上,雙手急速用力向里並向上擠壓(就好像要把孩子提起來似的,但注意不要讓孩子腳離地),反覆實施,直至阻塞物吐出為止。
國內和國外的指南都建議1歲以上的兒童在清醒狀態下,推薦採用腹部衝擊法快速地解決氣道異物。小於1歲的嬰兒不推薦使用腹部衝擊法,因為它比較容易讓寶寶受到損傷。
另外,海姆立克急救需要的是用力拍擊、按壓,但也需要控制力道。即使在解決了娃的窒息困境後,也容易造成孩子腹部甚至內臟受傷,還是要去醫院好好檢查一番。
記住這些能保命
如果發現孩子誤食了藥物,一定要鎮定鎮定再鎮定!你能做的不僅僅只是打個120!做好這些,關鍵時刻真的能保命。
不要理所當然的「自行處理」
X盲目催吐
如果不是醫生的建議,不要對寶寶催吐。寶寶嘔吐時容易嗆著窒息,有些藥物催吐會更傷身體,比如強腐蝕性物質會損傷食道。
而且在昏迷、驚厥或近期有上消化道出血等情況時更不建議催吐。
X盲目「中和」藥(毒)物
不要想當然的用「中和」的辦法,比如孩子誤食了鹼性毒物,就盲目用醋來中和。酸堿物本身容易腐蝕食道,再加上化學反應會產大量的熱,可能會造成進一步傷害。(也不要盲目通過喝水來稀釋,某些成分稀釋時也會放熱,不太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