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有人說,所選的跟蹤對象太有局限性,然而,做父母的這顆心,都是一樣一樣的啊。
十年前,他們在擔心著孩子的這個那個。 十年後,萬萬千千的父母 又在經驗著同樣的困境與挑戰。鏡頭在時間的長河裡輕巧切換著,看到眼裡卻沉重無比。父母和孩子的「較量與爭鬥」,不動神色,卻又動魄驚心。 整部紀錄片揭露出每一個家庭 可能都在發生的許多事……
第一個出鏡的叫於錫坤,12歲。小時候的於錫坤非常可愛,扔玩具,扔掉小夥伴的鞋,差一點「燒掉」廚房……
面對這個世界,小小的他看起來那麼的理直氣壯。
然而,十年後,鏡頭裡的他滿臉頹廢和茫然。即便對於自己喜歡的事情也表現得毫不上心,毫不在意。
十年間到底發生了什麼?錫坤有一個完美媽媽,她對錫坤錶現出了無條件的耐心、包容和愛。而她的包容與愛卻似乎也有邊界——錫坤喜歡魔術,她一邊支持,一邊又擔心學魔術不足以讓孩子生存;錫坤想當科學家,她一邊鼓勵,一邊希望他多與人相處,為了讓他「走出自己的世界」,替孩子報了夏令營。
她在盡一切可能去避免孩子獨自體驗到哪怕一丁點的不適、焦慮或失望。在孩子上小學的第一天,哪怕兒子只是教室門口一個回頭,便立刻跑上前去。孩子參加夏令營,媽媽還「遠程操控」孩子該穿什麼顏色的衣服。一個沒有界限,一味佔據著孩子的媽媽,導致了什麼後果?
這個孩子,整個童年的憂慮都被媽媽替代消化掉了。他長大後,不知道如何面對挫折,更缺乏自我安撫的能力。他12歲了,仍然是媽媽的小寶寶。視頻後面,錫坤自己也說了:我和媽媽一起玩遊戲,很舒服。安全得像在子宮裡。
他甚至自己跟媽媽說,他想回到媽媽的肚裡子去。媽媽聽到的是感動,我聽了只覺得心驚。 一個隻願意停留在原生家庭裡面, 不去嘗試,不往外走,不長大的孩子, 該如何過好自己的人生。
在記者採訪的時候,問錫坤:你長大了,你覺得對媽媽來講意味著什麼呢?
錫坤答:對媽媽意味著要離開我。
媽媽問:誰離開誰?
錫坤再答:你離開我。
所謂長大,是孩子要離開媽媽,離開家。然而錫坤對媽媽說:「你離開我」。他說得未嘗不對。 他在等媽媽離開。
不清楚錫坤的父親到底如何缺席的。僅看母親跟兒子的互動就能確定,若這位媽媽一直沒跟孩子釐清界限,始終把精力過多地放在孩子身上,那麼她的孩子將一直「忠誠」地配合她,停留在一個小嬰兒的、需要被照顧的狀態,無法真正長大。
第二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沉浸在自己世界裡的小女孩。紀錄片中的父母認定,跟大女兒萌萌的不斷衝突,就是因為小女兒柚柚的出生。然而在我看來,二胎更像一個煙霧彈。
兩個年齡差十多歲的孩子,她們並無真正的衝突發生。 父母對大女兒萌萌的擔心, 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
鏡頭一上來,就是父親和女兒在車裡「對話」的場面。噢,不,那不叫對話。那該叫「爸爸的獨角戲」。他一個人絮絮叨叨說了很多。然後,鏡頭很殘酷地對準了女兒萌萌耳朵裡塞著的白色耳機。她並沒有在聽。
所以,這是一個缺席的父親和冷淡的女兒嗎?父親早期沒有陪孩子,活該女兒不甩他?可視頻往後進行,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非常可愛的爸爸,比之於現在很多缺席的父親,給他打兩百分都不怕他驕傲。
不惜自毀形象,如同一個大孩子,陪女兒遊戲。每每都是一眼的寵溺凝望著女兒。題目不會陪女兒解。女兒和朋友們在前面跑,爸爸在後頭追。 這背影莫名喜感。乍一看覺得好笑,笑完莫名想哭。
這不就是現實版的朱自清的《背影》嗎。笑著笑著,不覺已經淚目。寶貝女兒其實早已在告訴父親: 爸,我長大了。別追了。這個13歲的姑娘塗指甲油,玩直播,直呼自己媽媽是大媽。她堅持要配大框眼鏡,還跟老爸說「你不懂我的觸」。
比起跟家人親近,她更願意把自己的房門關緊不被打擾。耳機一戴,就擁有了自己的一個小世界。
女兒在跟父母「劃界限」, 可惜,父母更傾向於把女兒的長大, 看成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持續要去越界。這對善良的父母,不僅要去越界,矯正女兒的「長大」,還在持續出讓自己的界限。
母親提起女兒小時候的可愛,就忍不住哭泣。父親也懷念:她小時候比較乖的,我們說什麼話她都會聽。 他們就是無法接受女兒已經長大了的事實。
萌萌的這句話,道出了背後真相: 我也不知道她為什麼因為我難過, 可能是我長得太快了吧。
如何應對青春期的孩子?視頻中另外一位元家長說:孩子大了,你們就少說話,做飯去。
萌萌的父親聽得滿臉憂傷。他不是不知道,孩子會長大。他也期盼著女兒長大。只是當事情真的發生時,是那麼的叫人猝不及防。
原本以為孩子還那麼小,那麼幼稚,那麼的需要自己,忽然有一天,就長大了。這種覺察,有時候甚至要經歷很多衝突後,父母冷靜下來才能慢慢感受到。
我認識一位元家長,他前兩年就為了自己的寶貝女兒大傷腦筋。直到後來,他看開了,開始帶妻子出外旅遊,管好自己的事,同時把女兒的事交還給女兒自己,結果跟女兒關係反倒變好了,夫妻相處的時間也多了。
也許萌萌的叛逆、不聽話, 是為了讓自己的父母成長。
後面兩集裡,一一和辰辰,她倆的媽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辰辰是整個紀錄片裡最孤獨的孩子。她並不複雜,一直在等的,不過是一個願意接納她的人。這個人,本來最該是她的媽媽。可是,媽媽卻一直在看外星人一樣去看自己的女兒。她的用詞是:「古怪。」
她還說,女兒這麼多年都沒變過。言下之意。這麼多年過去了,女兒一直是那個怪怪的問題小孩。而辰辰在10年後,卻日益成為了媽媽眼中的「問題」少女。她不願和人接觸,迴避甚至排斥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