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最深的湖是一個60多米深的鹹水湖。
如果潛入湖底,就會驚奇地發現許多木本植物殘骸,幸運的話還可能尋獲一些起重機之類的機械。
而在30多年前,它還只是一個最深只有5米的小淡水湖。
僅僅幾天的時間,它就完成了一場淡水湖變鹹水湖的驚人質變。
1980年11月20日這一天,這個平靜的淡水湖面突然發出一聲巨響,從湖面激起了一道100多米高的噴泉。
真正要命的是,這時從湖底捲起了一個不斷加速旋轉的漩渦。
漩渦越來越大,湖泊像張開了血盆大口,一副氣吞萬物的狂妄氣勢。
它的強勁引力逐漸吞噬了湖泊中的淡水魚和其他動植物,無一倖免。
最終形成了一個直徑400米的史上最大人造漩渦。
皮內爾湖是一條12英里長,流向墨西哥灣的運河。
它雖然覆蓋了526萬平方米的流域,但湖泊最深只有5米。
湖泊淺得很安全,偶爾有人泛舟湖上釣釣魚、散散心。
但皮內爾湖最大的價值,還是它底下暗藏的珍貴「寶藏」。
湖泊旁邊的傑斐遜島上有一個品種繁多的植物園。
在皮內爾湖和傑斐遜島底部,有著豐富的鹽礦資源。
一家鹽礦公司在這裡源源不斷地開採了61年。
在平靜湖面上泛舟的人可能不曾想到,在他們下方400多米的深處,每天進行著炸藥的猛烈轟炸。
於是一個15米寬、8層樓高的傑斐遜島鹽礦帝國逐漸成型了。
浩蕩的傑斐遜島鹽礦
通常在鹽礦附近,都極有可能出現豐富的石油礦藏。
這是因為液態的石油比地下水的密度小。
所以即使深藏在地底下,但從高壓形成開始,它們就非常容易與天然氣混合,一起擠過砂岩的微小氣孔,最終蒸騰到地表滲漏。
從地殼中形成這些礦藏以來,就有數萬億桶寶貴的石油和天然氣因此蒸發到空氣中。
石油岩層結構
但是石油在地下的通行也不是暢通無阻的。
偶爾也會遇到某些障礙物,阻擋著上升之路。
而鹽具有難以滲透的特性,也就成了障礙物之一。
移動的石油如果不慎進入穿孔的鹽層,其實也是掉進了一個捕油陷阱。
這樣一來,大量的石油沉積在鹽層周圍,形成斷層和褶皺被固定。
墨西哥灣的岩層勘測圖
資源如此豐富的天然鹽礦,或許也會有令人驚喜的石油礦藏。
於是,德士古石油公司也打算來分一杯羹。
他們採用了價值500萬美元的新型鑽井台,準備在皮內爾湖下大展拳腳。
他們把鑽井台直接架在湖面上,從湖面往下鑽探石油。
20日早上,前一天才組裝好的鑽井平台被搬上湖面,正式開始工作。
他們建立三點參考坐標體系,通過兩個已知的點設定了一個未知的目標探測點。
原以為在計劃周密、裝備先進的安排下,只等最終抽出源源不斷的石油帶來豐厚營收。
但才剛開始工作,就發生了一場意外,這場意外把一切都搞砸了。
這一天之後,油礦、鹽礦和島上的植物園都不復存在。
新的鑽井平台採用可拆卸重搭的特別設計,本準備慶祝一番開工大吉,然而才剛鑽了180米就出現了狀況。
這時鑽機突然被卡住,難以繼續往下鑽,像是鑽到了什麼堅硬的東西。
經過一番折騰後加大打鑽動力,鑽頭才又推進了350米。
然而鑽頭再次卡住,直接停了下來罷工。
當指揮員焦頭爛額地苦想解決方案時,才發現,事情已經不是工程停滯那麼簡單了。
這時,周圍突然響起一陣鋼瓶傾倒的聲響,平台猛然震動,接著鑽井台開始側向一邊傾斜。
照這樣看,平台隨時都有可能沉沒。
還沒來得及想明白怎麼回事,平台上的十幾名操作員就收到緊急撤離指令。
眾人紛紛棄井,跳上駁船,開足推進器匆忙逃離。
逃離到岸上的人眼前隨即出現了驚人的一幕。
價值500萬美元的鑽井平台、六層樓高的井架和起重機從湖面掉落,陷入不知名的深處。
很快,平台掉落的位置出現了一個快速移動的小漩渦。
眾人一臉懵逼,這毫無徵兆的死亡漩渦讓人一時摸不著頭腦。
但實際上這只是他們親自用鑽頭打開的災難大門。
其實多次卡頓的鑽頭早有預示,這是遇上堅硬的岩鹽礦層了。
本想勘探油礦,卻錯誤地往鹽礦的方向延伸,把鹽礦給鑿開了一個洞。
可是設計圖上標記的定點距離鹽礦足足有120米,災難根本不可能發生。
但殘酷的事實卻給了他們一記重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