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離婚,14歲的女兒選擇跟著父親走,多年後母親才明白女兒的心
李淑媛和張大超離婚了,14歲的女兒珍珍很平靜地看著媽媽說:「媽,我跟爸走。」李淑媛的身子搖晃了一下。她不想當著張大超的面失態,可還是忍不住背過身流下淚來。她忽然覺得悲哀,一個14歲的女孩,如此現實,如此冷漠。沒錯,她現在的身份只是一個家庭婦女。半年前,她下崗了,並沒想著再找工作,一是男人收入頗豐,二是女兒讀初中了,她想在家專心照顧女兒的生活。可是……女兒卻要拋棄她。
珍珍走的時候,過來拉了拉她的胳膊:「媽,我走了啊。」口氣很輕鬆,好像並不在意這樣的分別。
那天晚上,在空曠的家裡,她終於忍不住,歇斯底里地哭了一場。
她在家裡整整待了3天,不知道該幹什麼。沒了工作,沒了女兒,似乎沒有什麼需要她做的了。
在她感到絕望時,老家的哥哥打來電話,說想在城裡開家小飯館,問她有沒有時間,幫著管管帳。大哥一直想在城裡開飯館,因為資金不足,一直沒有實現。哥哥說,現在有親戚資助了一些,錢夠了。
飯館很快開張了。對她離婚的事,哥哥只是無奈,勸她好好過日子,不管怎樣,也得為珍珍多想想。可是現在。她最心愛的珍珍,去了幾百公里外的省城。
小飯館生意不錯,工作的忙碌,一點點縫補著她失去婚姻、失去女兒那些細碎的痛苦。
珍珍打來電話,是半個月後。聽到女兒的聲音,她的眼淚一下子流了出來,而女兒的口氣依舊是那麼輕鬆。女兒告訴她,這段時間忙著適應新學校的生活,結識了新朋友,所以忘了給她打電話「…·女兒絮叨了好半天后,她才顫抖著問:「她對你好嗎?」
「誰?」女兒問了一聲才反應過來,「哦,你說阿姨啊,她對我挺好,總討好我,什麼都給我買。媽,你放心吧。」
女兒的話,讓她既欣慰,又有些心酸。平靜下來後,她告訴了女兒自己現在的情況。女兒笑起來:「那挺好啊,媽,沒準兒以後你能當老闆呢。」
她笑了笑。女兒到底還是個孩子,沒心沒肺的。
日子一天天過著,轉眼到了冬天。寒假,女兒沒回來,說要跟同學去旅遊。她和哥哥一家在飯館過年。年前,女兒給她寄了條羊絨圍巾,她像寶貝一樣珍藏著,捨不得戴。
她的生活富足了許多。女兒開學後不久,過15歲生日,她給女兒買了套衣服寄過去。女兒收到後,給她打電話,先說很漂亮,然後說:「媽,以後別給我買東西了,錢你自己攢著。一個單身女人手裡是要留點兒錢的,記住了啊。就算以後找男朋友,也不能告訴他你有多少錢……」
女兒一直沒回來,好像所有的假期,都在到處跑。後來,女兒漸漸大了,參加工作了,依然隔三差五打來電話,她能在女兒的聲音里聽到女兒的快樂。
她和一個經常來吃飯的男人慢慢熟悉起來。男人是老師,清瘦儒雅,三年前離異了,妻子帶著孩子去了國外。
認識一年後,男人向她求婚。她猶豫了。女兒再打電話來時,她說了男人的事。女兒大笑:「好事啊,媽!只要他人好,對你好,答應他就是了。」
「別鬧,媽跟你說正事呢。」她心裡輕鬆了,忽然發覺女兒的支持對她很重要。
「我也說正事呢。媽,你早該找男朋友了。你要學會對自己好。」女兒把她說笑了。這段時間,她的笑容多起來,生活開始有了新的希望和快樂。
她把女兒的話對男人說了,男人說:「你有個懂事的女兒。」懂事的女兒?想起女兒離開她時的決絕,她苦笑了一下。女兒既是她的心頭肉,也是扎在她心上的刺,箇中滋味,只有她自己能體會。
她和男人結婚了,日子過得平靜安逸。只是,她想念女兒,這是新生活無法填補的空缺。
結婚後的第一個生日,丈夫在家裡給她做了豐盛的飯菜,說:「有一件非常非常特殊的禮,物送給你。」她微笑著,任由丈夫蒙住她的眼睛。片刻的寂靜後,丈夫鬆開了手。
睜開眼,她呆住了。捧著生日蛋糕站在眼前的,是一個漂亮時尚的年輕女子,唇邊帶著調皮的笑,看上去那麼熟悉。她張著嘴,說不出話,疑心自己在做夢,直到男人輕輕拍她的肩:「發什麼愣啊?珍珍回來了。」
沒錯,是珍珍。9年後,女兒已不是當初那個單薄的少女。女兒長大了,也許走在街上,她都認不出來了。
「珍珍……」她喊了一聲,便哽咽了。女兒放下蛋糕,一把抱住她。然後,她聽到女兒在耳邊說了句讓她幸福得幾乎眩暈的話。女兒說:「媽,放心吧,以後我再也不會離開你了。」
女兒不僅回來了,還找好了工作。曾經,她對女兒的選擇耿耿於懷,卻不知道,女兒那麼做,是不願讓她活得太辛苦。女兒雖然年少,但已經知道一個單身女人供養一個孩子讀完大學有多麼艱難。當年,14歲的女兒還瞞著她跟父親提了一個要求:拿錢幫舅舅在城裡開一家飯館,讓舅舅一家陪著媽媽。父親答應了,但也提出女兒不能回來和她在一起。所以,這些年女兒沒有回來過。走之前,女兒囑咐舅舅瞞著她,只為讓她接受得更坦然。
女兒說:「媽,現在我已經成年了,有權選擇在哪裡生活,我當然要回來和你在一起,繼續做你的小棉襖……」
她看著女兒,眼裡又泛起淚花。原來,她的小棉襖從來沒有離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