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素質好不好,從孩子身上就能看出來!在孩子面前,聰明的父母要具備這2種本領

作者:CUP       2018-12-31 02:26:20


家長素質好不好,從孩子身上就能看出來!在孩子面前,聰明的父母要具備這2種本領

做父母做得怎樣,最能表明一個人的人格、素質和教養。溺愛是動物性的愛,那是最容易的,難的是使親子之愛獲得一種精神性的品格。所謂做孩子的朋友,就是不把孩子當作寵物或工具,而是視為一個正在成形的獨立的人格,不但愛他疼他,而且給予信任和尊重。

家長素質好不好,從孩子身上就能看出來!在孩子面前,聰明的父母要具備這2種本領

一個家庭,哪怕家徒四壁,只要有一個正直、勤勞、善良、樂觀的母親,這樣的家庭就是心靈成長的聖殿和源泉。

——摘自《母親的影響力》

不知大家是否留心過很多名人傳記中是怎樣描寫母親的:

廣告

母親溫柔、賢淑、善解人意,她始終默默地為孩子奉獻而毫無怨言,母親堅強孩子的品質、善良、有主見,好像沒有什麼事情可以難倒母親的……

這些文字是不是很熟悉?就是這樣的母親才可能培養出了那麼出色的孩子。

美國思想家愛默生說,孩子最終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主要取決於他從第一個教育者那裡所接受的愛的品質、陪伴和榜樣示範。孩子在幼小時對母親有著本能的依賴,母親的性格、語言和行為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家庭是塑造孩子品格的第一所學校,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好的媽媽,會尊重孩子的愛好、增加孩子的見識、跟孩子成為朋友,並教會孩子堅強。

凡屬孩子自己的事情,

既不越俎代庖,也不橫加干涉,

而是懷著愛心加以關注,以平等的態度進行商量。

父母與孩子之間要有朋友式的討論和交流的氛圍。

在這種氛圍裡,孩子能夠養成獨立精神,

從而健康地成長。

廣告

有一些正經的父母,自己十分無趣,

看見孩子調皮就加以責罰,

聽見孩子的有趣話語也無動於衷,

我真為他們的孩子感到冤枉。

在乾旱的沙漠中,孩子的智性花朵過早地枯萎了。

在沉寂的悶屋中,孩子的靈性笑聲過早地喑啞了。

如果一個孩子天賦正常卻不會幽默,責任一定在大人。

家長素質好不好,從孩子身上就能看出來!在孩子面前,聰明的父母要具備這2種本領

在幼兒面前,

聰明的父母要具備 2 種本領:

一是不懂裝懂,

孩子咿呀學語,說一些不成語言的音節,

你聽不明白他的意思,

也要裝作懂了,鼓勵他多說話。

二是懂裝不懂,

廣告

你聽懂了孩子的詞不達意的表達,

不妨裝作不懂,適當地提問,

引導他尋找更準確的表達。

在失去想像力的大人眼裡,

孩子的想像力也成了罪過。

被自己的孩子視為親密的朋友,

這是為人父母者所能獲得的最大的成功。

不過,為人父母者所能遭到的最大的失敗

卻並非被自己的孩子視為對手和敵人,

而是被視為上司或者奴僕。

做家長的最高境界

是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

在這一點上,中國的家長相當可憐,

一面是孩子的主子、上司,

另一面是孩子的奴僕、下屬,

始終找不到和孩子平等相處的位置。

從一個人教育孩子的方式,

最能看出這個人自己的人生態度。

那種逼迫孩子參加各種競爭的家長,

自己在生活中往往也急功近利。

相反,一個淡泊於名利的人,

必定也願意孩子順應天性愉快地成長。

廣告

我由此獲得了一個依據,

去分析貌似違背這個規律的現象。

譬如說,我基本可以斷定,

一個自己無為卻逼迫孩子大有作為的人,

他的無為其實是無能和不得志;

一個自己拚命奮鬥卻讓孩子自由生長的人,

他的拚命多少是出於無奈。

這兩種人都想在孩子身上實現自己的未遂願望,

但願望的性質恰好相反。

家長素質好不好,從孩子身上就能看出來!在孩子面前,聰明的父母要具備這2種本領

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我在人生中最看重的東西,

也就是我在教育上最想讓孩子得到的東西。

進一個名校,謀一個賺錢職業,

這種東西怎麼有資格成為人生的目標,

廣告

所以也不能成為教育的目標。

我的期望比這高得多,

就是願孩子成為一個善良、豐富、高貴的人。

在智力教育中,最不重要的是知識的灌輸。

當然可以教孩子識字和讀書,

不過,在我看來,這至多是手段,

決不可當作教育的目標和標準,

追求孩子識多少字和背多少古詩,

甚至以此誇耀,那不但可笑,而且可悲。

教授知識的方法是否正確,究竟有無價值,

完全要看結果是激發了還是壓抑了孩子的求知興趣。

活躍的理性能力是源頭,

源頭通暢,就有活水長流,

源頭乾涸,再多的知識也只是si水。

讓孩子真正喜歡上智力生活,

樂在其中,欲罷不能,

對學習充滿興趣,是智育的最大成功。

在這方面,父母的榜樣能產生顯著的作用。

我深信,薰陶是不教之教,

是最有效也最省力的教育,

廣告

好的素質是薰陶出來的。

做父母的人,必須提高自己的素質

無論一個什麼道理,

只要是適合於給孩子講的,

就一定要用孩子懂的話說,

也一定能用孩子懂的話說。

對於大人來說,

這同時也是自己把道理真正想明白的過程。

如果孩子不懂,說明大人沒有想明白,

或者更糟糕,這個道理根本就不適合孩子,

甚至根本就不是道理。

說孩子懂的話,不要說孩子不懂的話,

——這是一個基本的要求。

要做到這一點,前提是懂孩子。

我常常發現,正是那些不懂孩子的家長和教師

總在說著孩子不感興趣因而聽不懂的話。

因此,我們可以把這個要求看作一項教育原則,

以之來判斷教育內容是否恰當以及教育者素質的高下。

更多爸媽育兒、生產前後的相關資訊,請關注粉絲團「家有寶貝」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人性最大的惡,是「見不得別人好」


新婚後婆婆急病住院,兒媳拿彩禮卡去繳費卻沒錢,兒媳:放棄治療


農村養了8年老牛被賣 半路對著主人下跪 勞累一生最後讓人心酸


寶媽因病去世,兒子經常跑到鄰居家,寶爸跟去查看,發現妻子秘密


女兒滿月酒公婆空手來,嫌丟人趕他們走,回房間看孩子我報了警


婆婆拾荒撿袋錢,兒媳貪財昧下,數錢時瞥見袋上的字,卻含淚自首


懷孕6月,老公體貼陪產檢,護士一個眼神,她才發現自己落入圈套


第一次去男友家,晚上和婆婆睡,她不停踢俺腳,翻開被子,俺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