鍵盤作為我們日常接觸的東西
大家肯定都不陌生
不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
為什麼電腦鍵盤的按鍵
不是按照ABCDE這樣的順序
而是QWERTY這種亂序? ?
Advertising
這鍵盤的布局也太不合理了吧?
如果說QW用到的頻率不高
所以放到了邊上,
那麼A、E這些高頻字母
按理說應該放到中間才對
為什麼也在邊上呢? ?
如果按照ABCDE這樣的順序
打字速度明顯會加快許多
首先呢,
我們需要了解的是
Advertising
QWERTY鍵盤是1867年
美國人Christopher Latham Scholes
發明的打字機
所以可以確定的一點是
它的設計是為了輸入英語服務的
不是法語,不是德語,更不是中文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
QWERTY鍵盤的排序
為的就是讓打字的速度變慢
what? ?
Advertising
如此反智的操作
技術姐也是第一次見…
別急,
人家可是有原因的
早期的機械打字機
是靠敲擊前方按鍵來驅動背後的撞針
將字母印在紙面上的
如果按照最初的ABCDE順序排列
一旦打字速度變快,
可能還沒等上一個字母撞針歸位
Advertising
下一個撞針就被抬起
這樣打字機就很容易被相鄰的兩個撞針卡住
發生「 卡殼 」
因此,Scholes才決定
將一些會反復出現的字母隔開
這樣打字速度變慢
就不會發生 「 卡殼 」現象了
最終在 1867 年,
這個名為QWERT的鍵面體系
便逐漸出現在各種商用打字機設備上
被我們一直沿用至今了
在此之後,
也不是完全沒有人
挑戰過 QWERT 鍵盤的地位
1936年,
美國人August Dvorak
嘗試將高頻字母集中到了一起
設計出了一種高效打字鍵盤
這種鍵盤被稱作Dvorak鍵盤
目前,
世界上最快的英文打字速度
就是在Dvorak鍵盤上創造的
根據吉尼斯世界記錄,
2005年,打字員在Dvorak鍵盤上
連續打字50分鐘
平均每分鐘150個詞
峰值速度為每分鐘212個單詞
但是,
Dvorak鍵盤並沒有被市場所接納
最終還是無法撼動QWERTY鍵盤的地位
畢竟拋棄一個已有的鍵槃體系
去學習另一種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
並且人們已經習慣了QWERTY鍵盤
更換其他鍵盤意味著就要更換
我們固有的思維體系習慣
但習慣卻是很難改變的……
所以說,
QWERTY鍵盤就一家獨大
直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