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臉在幼稚園被同學抓傷卻不敢還手!心理學家:孩子被欺負,最怕家長這樣說!

作者:CUP       2018-12-07 02:24:50


孩子三歲半,在幼稚園被小朋友抓傷,額頭和臉抓了好幾道血痕,不但沒哭也沒告訴老師,回家後家裡人發現後問寶寶怎麼回事,寶寶說是自己碰的,對於這一點作為家長我很不知所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幾乎每一位元父母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孩子被欺負了,到底要不要還回去呢。

孩子的臉在幼稚園被同學抓傷卻不敢還手!心理學家:孩子被欺負,最怕家長這樣說!

青少年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在一檔節目中這樣說道:

「肯定要打回去!孩子不能欺負別人,這是家教問題。防止孩子被欺負,也是父母們要教會的問題。」

孩子的臉在幼稚園被同學抓傷卻不敢還手!心理學家:孩子被欺負,最怕家長這樣說!

在一項調查中,

60%以上的父母表示「一定要打回去」,30%的父母表示「動手不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還有一小部分父母表示「不知如何處理」。

其實,孩子被打、被欺負,到底要不要打回去,可以用6個字概況: 分情況,看形勢!

02

有位同事訴苦,說她兒子可能是個傻子。

玩具被人搶走了,他竟然不去要回來。等人家玩夠了,扔回來,他又笑呵呵地撿起來。

有幾次,她鼓勵兒子去要回自己的玩具,兒子猶猶豫豫去了,結果玩具不旦沒要回來,還被人推倒了。而兒子站起來像沒事人一樣,完全不當回事。

當時她在旁邊快急哭了,回家把兒子打了一頓。

其實,這位媽媽過於焦慮了。

絕大多數孩子們之間的衝突並無危險性,爭搶、推搡都屬於正常。

只要孩子能繼續投入到遊戲中,情緒上沒有委屈、憤怒、恐懼,也沒有向父母求助,那就沒必要焦慮和干涉。

孩子的臉在幼稚園被同學抓傷卻不敢還手!心理學家:孩子被欺負,最怕家長這樣說!

日本一個教育課題組曾觀測3歲兒童在一起玩的場景,發現孩子們總是在 「搶玩具分出勝負——各自玩耍、沉默——重新一起玩耍」中循環。

孩子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慢慢學會思考和社交的。

如果父母過分焦慮,認為孩子被打、被欺負、吃虧了,一定要逼迫孩子去「討回公道」,反而會讓孩子產生自我懷疑和社交恐懼。

「我是不是太差勁兒了?」

「跟小夥伴們一起玩,會讓我很丟臉。」

……

那些被父母保護得很好,從未跟小夥伴發生衝突、爭鬥,從未獨立處理過「社交困境」的孩子,長大後的競爭力反而會很弱。

美國心理學家喬治·斯派維克說: 從小習慣自己解決問題的孩子,長大後才能冷靜應對困難,並拿出好決策。

孩子的臉在幼稚園被同學抓傷卻不敢還手!心理學家:孩子被欺負,最怕家長這樣說!

03

但是,對於較大年齡的孩子,一旦遭到了連續的、惡意的被打或被欺負,父母教會孩子保護自己就十分必要了。

親戚家有個男孩,被校園欺淩長達1年。直到他出現嚴重的抑鬱、焦慮,難以繼續學習,才被媽媽重視。

媽媽責怪他「為什麼不早點說出來」,其實他早就發過「求救信號」,只是每次媽媽都說:

「沒關係,大家都是同學,你躲著他點兒。」

「碰你兩下就哭,男子漢哭什麼哭?」

「沒關係,多大點事兒,好好學習要緊…...」

如果被打、被欺負的孩子向我們求助,請父母不一定不要說 「沒關係」。

孩子的臉在幼稚園被同學抓傷卻不敢還手!心理學家:孩子被欺負,最怕家長這樣說!

一次次被傷害,父母還不站在自己這邊,孩子就會自卑、懦弱、膽小,越弱就越容易成為校園欺淩的受害者。

也有很多孩子,面對的可能不是校園欺淩,但也很受困擾。

社區裡有個霸道的女孩,經常欺負其他小朋友,會推人、抓人、腳踢人。

有次,我女兒跟她一起玩,發生了衝突,竟被那女孩扇了一個耳光。

女兒沒退縮,眼裡含著淚,向前一步大聲喊:「你這樣做是錯的!你不是好孩子!」

身邊幾個孩子也紛紛上前,跟著一起喊起來。

那個霸道的女孩沒見過這陣勢,後退幾步,趕緊跑了。

孩子的臉在幼稚園被同學抓傷卻不敢還手!心理學家:孩子被欺負,最怕家長這樣說!

面對被打、被欺負,父母可以教給孩子以下「防身術」:

教孩子用語言震懾對方

「住手!這是我的玩具,不是你的,快還給我!」

「你再打我,我就還手了!」

「停!打人是不對的,我不允許你打我!」

同時,孩子還可以做出挺胸、掐腰、雙臂交叉胸前的自信、防禦動作,讓人感覺「不好惹」。

對於6歲以下的孩子,這樣的語言還是很有震懾力的。

被打、被欺負,孩子不一定非要「打回去」,但一定有要「懟回去」的勇氣!

警告不成,就可以「打回去」

如果語言震懾不起作用,孩子就可以擇機「打回去」。

可以用「推」或者跺對方腳尖兒的動作進行反擊!

李玫瑾教授教對被欺負的外孫女說:「如果被對方抱起來,可以雙手揪對方耳朵,一拽,他一疼,就把你放下了。」

孩子的臉在幼稚園被同學抓傷卻不敢還手!心理學家:孩子被欺負,最怕家長這樣說!

必要的時候,還可以教孩子一些防身術,保護自己。

當然,父母還要告訴孩子,哪裡可以打,哪裡不可以,避免孩子不知輕重,用削尖的鉛筆、鋼尺紮傷對方脆弱部位。

打回去是為了震懾對方,保護自己,而不是為了製造悲劇。

告訴孩子,「打不過就跑」不丟人

如果打人者強大又殘暴,又或者人多勢眾,這時候一定不能硬碰硬。

可以瞅準時機,撒腿就跑,往人多熱鬧的地方跑就沒錯。

父母要告訴孩子,面對欺淩,逃跑也是一種「英雄主義」。

蔡康永在《奇葩說》裡說:「我們相信還擊是必要的,相比還擊的力量,我們更要培養孩子還擊的智慧。」

孩子的臉在幼稚園被同學抓傷卻不敢還手!心理學家:孩子被欺負,最怕家長這樣說!

在欺淩中,教孩子學會打回去,並不是提倡暴力,而是提倡一種自我保護的能力和面對暴力的態度。

04

有記者採訪校園欺淩者:「你們為什麼欺負他?」

校園欺淩者翻個白眼說:「你看他那個慫樣子,不欺負他欺負誰?」

欺軟怕硬,是欺淩者的特徵。

所以,想要孩子不容易被欺負,就要讓孩子學著態度「硬」起來!

運動能力強的孩子,不容易被欺負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婆婆要我把嫁妝給小叔子當彩禮,我拒絕後,逼著我們離婚


老公破產扇我耳光,婆婆熟視無睹,怒極之下提離婚讓他們凈身出戶


戀愛三年終於修成正果,無意間翻出了老公的檢查報告,我愣在原地


公公婆婆來家裡住了一晚,走後我收拾屋子,我決定和老公離婚!


娘家房子拆遷,一分沒給女兒,五年後,父母找上門,女兒笑了


結婚當天母親給我送來我遲到的嫁妝,回到家查看之後,我愣在原地


親家拆遷得4百萬,只給女兒4萬,回家打開她包,婆婆卻直接報警


兒子頭回帶女友回家,吃飯時兒子總掉筷子,低頭幫他撿時傻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