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越來越冷,不少人會感覺手腳冰涼,穿再多還覺得冷。其實,我們身體自帶一個「暖氣開關」——湧泉穴,利用好這個穴,整個冬天都暖暖的!
冬季應腎,湧泉穴為腎經第一個穴位,也是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位於人體足心前1/3的凹陷中。其主要功能是散熱生氣,幫助陽氣升發,利用這個穴位可以貫穿整個冬季,灸療、敷貼、按揉、拍打,效果都很好。
艾灸湧泉法可以治療因寒而起的多種病症。對於有心動過緩,肢冷怕涼,易於疲勞的人群,可以加上靈台、神道,從下往上灸,各個臟腑、人體軀幹部肌肉就能得到放鬆,陽氣也得到很好的保衛。
方法:用艾條或艾柱灸此穴20~30分鐘,每晚睡前灸1次,直至下肢及肢端出現溫熱感,腰、大腿、小腿都溫暖了就可以了。
經常揉搓湧泉穴,可以鎮靜安眠、鞏固精氣、通匯氣血,對防治老年人足部麻木、發冷、水腫等病症有積極作用。
方法:每晚睡覺之前,用熱水泡足部15分鐘後擦乾。用一手握住腳趾,另一手用力摩擦足心,前後搓、轉圈搓,直到感覺腳心發熱為止。這樣兩腳都擦熱之後,將腳趾微微轉動幾下,再把兩腳互相摩擦幾十下。
拍打湧泉穴可對全身起到由下到上的整體性調節作用,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減少致病的機會。
方法:拍打前可先用溫水泡腳10分鐘。拍打時可採取坐姿,姿式要端正,以舒適為準,切勿勉強、拘束,雙目應輕閉,自然的放棄一切念頭,保持輕鬆自然。
頻率為每分鐘30次,每次10分鐘,拍打完一側再更換拍打另外一側。每側拍打的次數,最多不得超過900下。拍打時,用力應均勻,輕重要適中,其力度大約與一般鼓掌時的強度差不多。
年老體弱者,應循序漸進,以不感覺疲勞為度,足心發熱為主要原則。拍打過程中注意疼痛耐受程度,若有不適,立即停止拍打。拍打結束後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澡,不要進食冷飲或寒涼食品,局部足部保暖,以防寒邪侵入。
在湧泉穴進行貼敷也能調理一些常見的小毛病,如痛經、月經不調、腹瀉等。
治痛經:取白芥子12克,研為細末,加入麵粉適量,用米醋調成稀糊,外敷雙足心湧泉穴,敷料覆蓋,膠布固定。每天換藥1次,連續用藥5~7天。連續使用2~3個月經周期即可。有散寒止痛之效。
治月經不調:取艾葉12克,桂枝10克。上藥研細末用米酒調為稀糊狀外敷於雙足心湧泉穴。每天換藥1次,連用藥5~7天。可溫經通絡,適用於月經後期。
治腹瀉:取等量的車前子和馬齒莧,將其搗碎,取適量藥末用膠布貼在湧泉穴上。每天1次,直到腹瀉痊癒,此方法適合急性腹瀉患者;取等量的肉桂、高良姜、附子、乾薑,一起將其搗碎,再混合適量的麵粉,加水調成糊狀,貼在湧泉穴上,此方法適合慢性腹瀉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