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冬作品《翩翩起舞》(樸樹)
樸(pò)樹,別名「相思」,又名朴榆、樸仔樹、沙朴、石朴、毛樸等。落葉喬木,樹皮灰色,不裂,葉卵形,邊緣有鋸齒,葉片大而較薄。3月開花,花後結果,果實呈圓形。樹形古拙,低調質樸,是製作盆景的優良樹種。
臺北謝文福作品(毛樸)
榮獲2018華風展最高獎「華風獎」
四川鄧文祥展品《碣石臨風》(樸樹)
榮獲第九屆中國盆景展覽金獎
貴州薑軍利展品《覽盡春秋》(樸樹)
榮獲第九屆中國盆景展覽金獎
江蘇楊貴生藏品
何文開作品《虎嘯南天》(100cm×150cm)
樸樹的枝條柔韌,不易折斷,易於造型。枝條上除有可見的芽眼外,還有很多的不定芽,便於選取枝托。其愈傷程度比榆樹強,造型時較大的傷口也能癒合,幾乎不留痕跡。
馮卓展作品《展覓》(108cm×63cm)
黃就明作品《歲月艱辛情愈濃》(110cm×100cm)
李世光作品(120cm×80cm)
梁振華作品《壁虎》(110cm×100cm×110cm)
由於樸樹的葉片較大,在盆景構圖上應多考慮設計成飄逸瀟灑的高聳型。如果是大樹型樁材,配搭枝條的位置應疏散些,使外觀不致因為葉片過於茂密而無聚散的韻味。
陳昌作品《天倫之樂》(115cm×75cm×60cm)
冼漢煌作品(90cm×100cm)
袁浩球《童年快樂處》(100cm×100cm×60cm)
何長洪作品《情懷江渚》(68cm×120cm)
黎富祥作品《雙橋流水》(100cm×100cm)
林學釗作品《羅漢掛臂》(100cm×110cm)
樸樹較耐旱,澆水不要過多,春、夏季應經常保持盆土濕潤,秋季澆水宜偏少。
陳治辛作品《共伊偕老》
康永成作品《歲月》(90cm×110cm)
李耀泉作品《鹿鳴》(45cm×75cm)
朴樹萌發力強,在新枝抽長至6cm—8cm時,留下2—3個葉片,其餘剪去。平時宜隨時進行摘芽去梢,以保持樹形。
張力《野趣》(49cm×38cm)
洪健新作品《思望》(80cm×30cm)
湯錦華作品《眷顧》(100cm×100cm×120cm)
每隔2—3年進行一次換盆,時間以春季萌芽前最佳,秋季也可。應結合換盆,修剪老弱殘根,促進新根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