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糖尿病前的12個蛛絲馬跡,如果你也有,一定要注意預防啦

作者:CUP       2018-12-07 02:21:10


糖尿病不會無緣無故的找上一個人,在診斷之前都有一些蛛絲馬跡。糖尿病經常會盯上以下12類人群。

1.年齡≥40歲

年齡是患糖尿病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且隨年齡的增加糖尿病的發病率增高。

對策:對於40歲及以上的成年人應定期篩查血糖。

2.既往有糖尿病前期病史

糖尿病前期是發展為糖尿病的一個必經階段,是糖尿病的後備軍,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胰島功能已經出現損害。

對策:糾正生活方式或藥物治療。

3.超重、肥胖

對於體質指數≥24,男性腰圍≥90厘米,女性腰圍≥85厘米的人群屬於超重或肥胖人群。

肥胖或超重可導致肌肉和肝臟對胰島素敏感性下降,使外周攝取葡萄糖降低,肝糖產出增加,導致胰島素抵抗,最終引發糖尿病。

對策:通過生活方式干預,使體重保持在正常範圍內。

4.靜坐的生活方式

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研究發現,人如果一天靜坐時間超過6小時,患糖尿病的風險會顯著提高。隨靜坐時間的延長,糖尿病患病率呈上升趨勢。

對策:每半小時起身活動1次,平時能站著不坐著,能走著不坐著。

5.一級親屬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糖尿病是遺傳與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糖尿病病人親屬中的糖尿病發生率要比非糖尿病人親屬中的高,故說明糖尿病有遺傳傾向。

對策:有家族遺傳史的朋友更不能輕視糖尿病,更應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患糖尿病前的12個蛛絲馬跡,如果你也有,一定要注意預防啦

6.有巨大兒(出生體重≥4千克)生產史、或妊娠期顯性糖尿病或妊娠糖尿病史的婦女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然而糖尿病患者生產巨大兒(嬰兒體重超過4000克)的機會遠遠高於非糖尿病的母親,這一點往往被人們忽視。

對策:當發現胎兒或新生兒巨大時,母親應立即做血糖測定。而妊娠期顯性糖尿病(妊娠前已經存在或伴發而未被發現的糖尿病)與妊娠糖尿病(妊娠本身引起的新發高血糖症狀)此時已經有血糖代謝紊亂情況,所以必須監測血糖,更不僅僅是孕期監測,因為上述女性產後患糖尿病的幾率很大。

7.高血壓,或正在接受降壓治療

據統計,大約40%的高血壓患者數年後會患上糖尿病。總的來說,高血壓和糖尿病是兩個獨立的疾病,但也相互影響,甚至某種情況下,比如糖尿病腎病時,還有因果關係。

此外,高血壓與糖尿病共存時,一種疾病會使另一種疾病變得更糟糕,而且二者狼狽為奸,共同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以及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損害,所以高血壓患者不能掉以輕心。

對策:高血壓患者需要關注血糖的變化。

8.血脂異常

血脂異常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0.91 mmol/L及甘油三酯(TG)≥2.22 mmol/L,或正在接受調脂治療者。

血脂水平升高,尤其是高甘油三酯血症,會直接引發胰腺炎,而胰腺的炎症會殃及胰島,造成胰島B細胞的破壞和減少,從而引起糖尿病的症狀,這叫做繼發性糖尿病。

對策:積極治療血脂問題。

9.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患者

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是導致人類死亡原因的重大疾病,而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島素抵抗、高胰島素血症等與糖尿病代謝有關的危險因素,且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合併糖耐量異常或糖尿病較多,而糖尿病病人合併心腦血管疾病是非糖尿病人的2-4倍。

對策:這類人群需要密切關注血糖變化。

10.有一過性類固醇性糖尿病病史者

糖皮質激素因促進糖異生,使血糖水平升高,可拮抗胰島素,抑制外周組織特別是肌肉對葡萄糖和胺基酸的攝取。因此,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有發生類固醇糖尿病的危險。

對策:停用藥物。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較易誘發糖尿病,臨床上有些患者在停用皮質類固醇後血糖仍不能恢復正常,可能與這些患者本身有糖耐量減低或存在糖尿病易感性有關。

11.多囊卵巢綜合徵患者

多囊卵巢綜合徵是一種發病原因複雜的疾病,可能與遺傳、環境、社會心理因素及其他因素有關。

患者的臨床表現具有高度異質性,常會出現生殖功能和代謝功能紊亂的臨床病症,有多囊卵巢的患者很可能合併糖耐量異常或糖尿病。

對策:積極治療,注意監測血糖。

12.嚴重精神病和(或)長期接受抗抑鬱症藥物治療的患者

嚴重精神疾病患者糖尿病的發生率是普通人群的 2-3 倍,大約有 12% 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患者會發生糖尿病。

合併嚴重精神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出現不良後果比未合併嚴重精神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更為嚴重,發生率更高。

對策:長期接受抗抑鬱症藥物治療的患者應定期監測血糖。

建議

如果你是上述12種人群中的一條,即為糖尿病高危人群,不要緊張,您需要這樣做:

成年的糖尿病高危人群,不論年齡大小,都應當及早進行糖尿病篩查,可別覺得自己還年輕就放鬆警惕。 除年齡外無其他糖尿病危險因素的人群,也不見得可以「高枕無憂」,宜在40歲時開始篩查。 兒童和青少年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尤其是肥胖者,更要小心被糖尿病「盯」上,建議從10歲開始篩查,青春期提前的個體則推薦從青春期開始篩查。

首次篩查結果正常者,建議每3年至少重複篩查一次。

大量實驗已經證實,生活方式干預可以改善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病情、改善胰島素抵抗、恢復胰島素的敏感性,糖尿病高危人群均需要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糖尿病高危人群,抓緊時間採取行動吧,不要等到成為無法逆轉的糖尿病才後悔!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每天讀一讀,你會更優秀,你的人生會改變


常按摩「一個地方」,一輩子不會「心肌梗塞」,為家人收藏好!


天天用熱水泡腳,是真的養生還是等於慢性自殺呢?


最高級的修養,是學會沉默


賺錢的思維,決定你和富人的差距


一柏一枯榮 ~~~~


30歲女子查出「食管癌」離世,醫生解釋:1個習慣害的!


記住小蘇打醋水比例,DIY無毒去污液,輕鬆做好家務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