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華語樂壇的朋友,幾乎每周都會被林俊傑《夢想的聲音》第三季刷屏,不論是微博、朋友圈,節目播出5期,自來水們也幾乎連續5周都為JJ轉發叫好。深情的林俊傑、濃妝的林俊傑、歡快的林俊傑,每一面都讓人折服。本周林俊傑演繹的《Lemon tree》也是如此,徹底反轉上周的冷峻風格,這一次林俊傑唱的甜蜜如初戀。
而整個11月除了林俊傑熱度超高以外,周杰倫也因為2000年11月出道,而被千萬歌迷惦記,網絡上發起了持續多日的「周杰倫出道18周年」等熱議話題。周杰倫之於華語樂壇,之於很多人的青春有著怎樣的意義,我想早已無需贅言吧,當然今天我也會詳細說一說。
同樣熱議的音樂話題還有王力宏和陶喆兩位,因為《吐槽大會》的發酵,迄今他倆也都被很多朋友津津樂道。當《吐槽大會》第三季第一期邀請到王力宏和陶喆時,樂迷們都幾乎瘋狂。節目中,當陶喆帶著委屈的小眼神,吐槽王力宏一直模仿自己,然後讓力宏當眾脫下鞋子時,我鐵定了心,認為他們這一次確實是放下了身段,跳脫了明星的標籤,僅僅是最佳損友的身份。
陶喆在節目中調侃「王力宏模仿我」,究竟有無依據?要知道,這檔節目,包括大多數脫口秀引用某些事件做吐槽時,基本都是有事件本身的真實性存在的。陶喆口中的模仿,是相互之間的討教,還是確有其事,我們通過兩位的音樂履歷或許能窺出一點內幕,當然陶喆也在節目中列舉了幾首力宏和自己相似風格的金曲,我只能說,這些歌曲,不管把誰寫進來,都是成立的,畢竟流行音樂的曲風翻來覆去也就那麼多,抒情、舞曲、電音、說唱、R&B等等,類似傑倫的中國風,力宏的「chinked out」,也無非是這些風格的進化。
看來,11月的華語樂壇,這三個話題真是足夠強勢!既然這四位偶像,多年一直如此讓人心心念念,那麼,今天就厲害了,我將一次性串起這三個話題,主要向各位朋友呈現:我們都想回去的,但又回不去的青春——屬於華語樂壇的黃金時代。
業內一般把1998年-2007年的十年時光作為華語樂壇的黃金年代,有些糾細節的聽眾,會稍作調整一兩年,因為在這前後也確有不少經典唱片問世,在此,我們不做刻意的定論,大家只要知道我今天寫的,大多是這十年的事兒,至於寫的人,他們是:周杰倫、林俊傑、王力宏、陶喆。
回憶青春這件事,哪能傑倫一家粉絲獨享,這四位天王加一起,才是大部分樂迷的整個青春嘛!我姑且認為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們,都是華語樂壇的狂熱分子,而不是某位偶像的獨家粉絲。Love & Peace~
在這四位音樂人中,王力宏恰好也是出道最早的,1995年,力宏發表《情敵貝多芬》正式踏入演藝圈,很多年輕的歌迷對這張專輯印象不大,但是力宏的鐵粉們,一直把這張專輯奉為經典,因為它是樂壇的「滄海遺珠」。(我還年輕,我也不是力宏鐵粉,我不要回憶這張-_-)
王力宏接下來陸續發了幾張國語專輯,大都是鐵粉們的心頭好,但直到1998年的《公轉自轉》,力宏才終於正式開啟了自己的成名路,這張專輯也是樂壇黃金時代開啟的首批神專之一。
但凡聽歌的朋友,很少有人不知道這張專輯吧。這張專輯裡有一首非常流行的金曲《愛你就等於愛自己》,是娃哈哈純凈水的廣告歌,原來我們距離認識王力宏,認識娃哈哈已經20年時光。
那時的王力宏,不論從唱片封面還是歌曲的演繹上,都還略微青澀,雖然專輯中的很多歌曲都是自己創作,但偶像王力宏的標籤,畢竟還是過於強大,其實這麼多年,王力宏的顏值也是大家的最愛,從早期開始,為此忽略了一些他的音樂性也無可厚非。當然,後來王力宏成熟後的音樂作品,對大家的衝擊力還是極大的,我們慢慢說。
1997年12月,陶喆交出了個人首張同名大碟《陶喆》,和王力宏不同的是,陶喆可謂「出道即巔峰」的代表人物,雖然後來也一直巔峰多年,但陶喆的專輯起點真的很高。在很多音樂網站上,這張同名專輯大多接近10分滿分,整個1998年,陶喆的爆紅至今估計很多像我這樣稍老一輩的80後都還有印象。
若要將1998年的《公轉自轉》,拿來PK當時的《陶喆》,比較確定的是,陶喆還是更勝一籌。《陶喆》專輯中,《飛機場的10:30》、《愛,很簡單》、《流沙》等等金曲,迄今都是音樂節目中,很多選手的翻唱熱門,也是我們KTV里的必點曲目,哇塞,時光也是過去20載啦。
在發表第一張專輯前,陶喆參與了多位知名歌手的專輯製作,到他自己時,同樣也是自己專輯的製作人。憑藉同名第一張專輯,陶喆在1998年斬獲金曲獎最佳新人和最佳唱片製作人兩項大獎,當周華健和李宗盛頒發這個獎給陶喆時,現場也是無比轟動,主持人甚至調侃說:陶大偉(陶喆父親)做一輩子音樂,也沒有你兒子一張這麼光彩哦!如今再度回顧起這個場面,依舊覺得有趣又轟動。
次年,也是陶喆的大熱年份。《I'm OK》這張堪稱神專的唱片,算是徹底奠定了陶喆的一線位置,他似乎一夜之間,就從那個新人陶喆變成了樂壇天王。這張專輯裡產生的金曲就更多了,隨便列幾首,迄今也持續名聲大噪,比如《找自己》、《小鎮姑娘》、《普通朋友》。業界對此時陶喆的定位是:純正美式R&B唱法,也可謂此種風格的華語第一人。
隨後,新一年的數據顯示,《I'm OK》以超高的銷售成績,獲得當年港台銷量冠軍。此時的王力宏發片不斷,也都口碑不錯,但比起陶喆的金曲,還是略微少了些。不過,David風光的時間沒有持續太久,周杰倫來了。
周杰倫真的是千禧年樂壇的重磅炸彈,很多人評價他是四大天王,乃至華語樂壇的最後一個現象級歌手,其實確有幾分道理。雖然很多年輕一代,甚至8090後可能都未曾經歷過香港四大天王當紅的時代(劉德華、張學友、黎明、郭富城),以及鄧麗君、鳳飛飛、滾石等等「現象級」的洗禮,但是千禧年以後,如果要說音樂上的影響力,周杰倫確實是華語第一人(從綜合影響力上考量)。
2000年11月發表了同名專輯的周杰倫,他自己也未曾想到之後周杰倫這個名字對於樂壇的衝擊力吧。2001年的《范特西》,2002年的《八度空間》,2003年的《葉惠美》,2004年的《七里香》,然後到2005年《十一月的蕭邦》,2006年《依然范特西》,逐步到2007年的《我很忙》。到《我很忙》的時候,我們基本可以確定的是,周杰倫的個人作品,和整個華語樂壇的狀況一樣,呈現了下滑的趨勢。當然,華語樂壇截至目前的最後一次高潮是他帶來的,我們也不能奢望這份「興奮」一直延續周董一生吧。
關於2007,2008之後,華語樂壇為何急轉而下,頹廢至今,分析起來幾萬字都不夠,很多音樂人也大致說明了一些理由,比如網絡下載、盜版猖獗,然後導致歌手發片連謀生都難等等,這些外在因素使得歌手發片速度變緩,不論是物質還是精神上的激勵也少之又少,所以這以後很多歌手放棄了音樂這件事,或者做音樂,不再那麼純粹,多了很多顧慮,此處不細講。
周杰倫的正版、盜版專輯,很多人都有一堆吧。不論是磁帶,還是CD,只要看到這幾張封面圖片,我們的記憶馬上就會被喚醒,誰還沒有買過幾張那個時期的專輯?!
(我的部分…老家和另幾個柜子還有…)
但是,周杰倫開啟的這段黃金盛世,也確實不是只有他一個人是主角。我們既然說黃金盛世,甚至黃金時代,這個時代肯定不是由某一個鑄就的,很多人都在這個時代成為英雄,這才能叫盛世。所以今天我們要說的重點,從來都不是要在某個時期,把這四位歌者的人氣拼個你死我活,我們只是想一起回憶一起,他們一起創下的那個時代,我們曾共同經歷,並且可貴的是,在那個時期,他們確實共同(同時期)發表了個人的最最具有代表性的音樂大碟,驚艷了我們的耳朵,共同構建起了我們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