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對未知探索的慾望逐漸減弱,逐漸成為像父母一樣的人:問那麼多幹嘛,又無關緊要。科學家培根曾經說:「好奇心是幼兒智慧的嫩芽。」孩子對世界的認知以及創造力是從好奇心開始的,產生好奇,才能激發孩子探索世界的熱情與動力,父母應允許孩子自由地探索和研究。
什麼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不應該只是把孩子打造成被動的答案影印機,而是應該 挖掘和引導出孩子好奇和探索的本能,讓他學會自己去獲取知識。
孩童階段的「為什麼」是非常寶貴的,它是孩子所有興趣的起源,也是孩子探索知識的動力。
小時候,當我們有問題問老師父母時,他們常常會說,哪有那麼多為什麼?不好好學習,想這些!後來慢慢地,我們也就不再提問了。再後來,我們也就真的不好奇了。
讓孩子保持他的好奇心,最為首要的,就是 不要扼殺他的「為什麼」。
也許孩子問的問題,在你聽來特別無聊;
也許孩子問的問題,你一時回答不上來;
也許孩子問的問題,實在太日常普遍……
但是,這些問題都是有意義的。我們作為父母,如何面對孩子的「為什麼」呢?
01
重視孩子的提問,不要厭煩
有時候,孩子問得多了,就把家長們給問煩了。「哪有這麼多為什麼!」成為了家長們的口頭禪,於是也就漸漸撲滅了孩子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很脆弱、很寶貴,這是孩子探索世界的第一步嘗試。
不管孩子問什麼奇怪的問題,我們都該認真聽完,然後鼓勵他的提問,「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這真是個好問題,媽媽都沒想過呢!」
父母要在乎孩子提問,孩子才會提出更多的問題。一個好的問題有時比明白一個答案更可貴,當一個孩子在提問時,他是在動腦筋的, 提問其實是個主動學習的過程。
02
不要急於給出答案,更不要說「本來就是這樣」
「媽媽,天為什麼是藍色的?」「天本來就是藍色的啊,我哪知道為什麼。」得到這樣答案的小朋友,一定很失望吧。其實很多問題,我們覺得習以為常,但是細細想來我們並不知道其中的原理。
我們應該檢討的,不是「孩子問題怎麼那麼多」,而是「為什麼我們對世界不再充滿好奇」。 不要急於給出答案,而是 進行一些提示,鼓勵孩子進行進一步的思考與探索。你可以把自己知道的答案簡要告訴孩子,並且提醒孩子:「這是媽媽所知道的,可能還有別的解釋,我們一起去查一下吧!」
03
引導孩子發問,激發他的好奇心
在生活中,我們可以問一些小問題,激發孩子對生活細節的興趣,並且跟他一起去尋找問題的答案。本期《瑞奇寶寶》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來看看「旁白媽媽」是如何激發瑞奇寶寶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的吧!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跟著跳跳一起尋找腳印,體會好奇心帶來的快樂!
在孩子的眼裡,一切都是嶄新的,請認真地對待孩子們的「為什麼」,並和孩子一起去尋找「為什麼」,讓我們好好地呵護他們的求知慾和好奇心,讓他們那雙看待世界的眼睛裡永遠閃著星光!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感謝您的支持,如果覺得我們不錯;請關注、點贊、收藏我們專頁【媽咪想知道的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