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艘小炮艇愣是被拍出了戰列艦對轟的場面.
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裡,朝韓兄弟間的火拚從來沒有真正停止過。雙方衝突手段從軍事分界線上的交火、特種部隊滲透、間諜暗戰,發展到核威脅。這也為占據一定文化高地的韓國電影提供了大量可供發揮的素材。
電影《高地戰》海報
但不得不說,從之前推薦過的《高地戰》《共同警備區》,到前段時間受到網友一致好評的《鐵雨》等相關電影來看,這方面的韓國電影拍得確實好,這個必須承認。
電影《鐵雨》截圖
人員殺傷彈瞬間殺死廣場上所有人
相比在陸上的激烈鬥爭,由於朝鮮海軍實力較弱的緣故,雙方在海上「交流」次數相對少很多。這也是反映朝韓海戰的電影數量稀少的原因。本期軍武電影就來說說一部講述朝韓較為罕見的海上衝突的電影——《延坪海戰》。
《延坪海戰》電影英文名為「北方界線」
說到延坪海戰,就不得說說延坪島的位置,這個大約6平方公里的小島位於朝韓分界線之間,實際控制權雖然在韓國控制下,但雙方對此島比較有爭議,因為這個島有點太深入朝方境內了,歷史上曾多次發生海上衝突,比較大的就是兩次延坪島海戰。
看看這個奇葩的朝韓海上邊界線
不發生摩擦才怪
事件要追溯到1999年6月15日,朝韓雙方發生一次大規模海上交火。因為準備不足,最終朝鮮一艘魚雷艇被擊沉,30多名士兵死亡,而韓國僅11名士兵受傷。之後朝鮮對自己的炮艇進行了升級,直接把T-34/85坦克炮塔直接安裝在艦艏增加火力。
1999年6月韓朝海上衝突現場實拍照片
朝鮮炮艇(左)被韓國炮艇(右)撞擊
三年後的2002年6月29日上午,正值日韓世界盃足球賽,雙方巡邏炮艇在延坪島附近遭遇,並發生交火衝突事件。韓國巡邏艇不敵朝鮮坦克炮艇,造成韓方面6人死亡、20人受傷,巡邏艇被擊沉;
2002年延坪海戰中拍攝的雙方交火畫面
朝方炮艇上的T-34/85坦克炮塔十分明顯
韓軍357號艇被擊沉後打撈出水的畫面
後來被當作紀念館
《延坪海戰》講述的故事,就是改編自2002年發生在延坪島附近海域朝韓巡邏炮艇間的海上衝突。影片以韓國被擊沉的357號「虎頭海雕」級高速炮艇為主視角,重現了該艇與朝鮮坦克炮艇(電影中為684號,實際編號不明)間的激烈戰鬥。
現實中拍攝到的朝軍炮艇(年份未知)
已經換成上100毫米坦克炮
這場延坪海戰實際只交火了25分鐘,不過把25分鐘的海戰拍成130分鐘的電影確實有難度,韓國人把士兵日常生活、戰友情誼、韓國舉辦世界盃這些東西也放入了電影里,帶著濃濃的泡菜味自豪感,這裡軍武菌直接說影片最精彩的戰鬥部分,韓式言情自不必多說。
被改成紀念館的357號艇,艇身上彈洞密布
相比於一些韓國電影,影片對兩軍武器裝備、服飾裝扮上的還原還是較為走心的。值得一提的是在朝鮮士兵的形象上,本片並沒有把朝鮮士兵塑造成一個個凶神惡煞的醜惡嘴臉。把敵人拍的越強大,越能反襯我方英勇無畏的表現手法,韓國導演早就對此精通,建議抗日神劇也多學學。
戰鬥中的朝鮮人民軍
影片在雙方炮艇外形還原上很精細,韓軍的357號「虎頭海雕」級高速炮艇可能用了實船拍攝部分鏡頭,影片中也有韓軍出動KF-16戰機、浦項級、蔚山級護衛艦增援的畫面,甚至還用76毫米速射艦炮對朝艦艇開火。雖然實際上在當天他們並沒有及時到達開火。
朝軍坦克炮艇,各種細節體現的都很好
對於朝軍的684號警備艇,片中炮艇上裝備了一門T-34/85炮塔及其85毫米坦克炮,但是只能手動瞄準,相對比較落後。配合一門K70式37毫米副炮(現實中可能是ZPU-4式4聯裝14.5毫米重機槍或25毫米機關炮)排水量在200噸左右,基本處於二戰水平。
朝軍的坦克炮艇,外形十分霸氣
而韓軍的虎頭海鯛級357號巡邏艇排水量約170噸,船員30人左右,在船頭安裝了一門40mm自動炮,艦橋和艦尾各安裝一門20mm6管轉輪機炮。火力密度上要比朝軍炮艇高好幾倍。然而現實卻很打臉。還在對峙階段時,韓軍的40mm主炮突然被告知,自動瞄準系統出現故障,只能手動瞄準射擊...
韓軍虎頭海鯛級巡邏艇
交戰中,朝軍坦克炮艇上的85炮,第一發就命中了韓國巡邏艇的艦橋,當場炸死韓方艦長和多名軍官、摧毀了射控系統,頓時群龍無首,許多韓軍士兵崩潰抱頭痛哭,反擊遲緩且凌亂。
朝軍警備艇坦克炮首發命中韓軍艦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