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期間,「中國錦鯉」一夜爆紅。
憑著300萬分之一的運氣,「人形錦鯉」信小呆掀起了新的錦鯉風暴。
在這之後,「打造錦鯉」的熱潮也擴散了開來。
廣東錦鯉、重慶錦鯉、美食錦鯉、彩妝錦鯉...層出不窮。
在中國傳統中,身披紅金魚鱗的錦鯉,本來就寓意著富貴與好運氣。
而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錦鯉卻成了一種新的營銷手段。
迷信傳統的「電子化」,造成了「凡有抽獎處,全都是錦鯉」的盛況。
所以說,錦鯉還真是生命力旺盛的動物。
不過要論生命力,衝出亞洲後的鯉魚才是最強悍的。
只是,外國人可不懂「轉發這條錦鯉,你就...」的梗,反而將其視為災禍。
因為作為入侵物種,「亞洲鯉魚」已經在侵占美國各大河流湖泊,泛濫成災。
美國人民是使盡了渾身解數,也想將它們趕盡殺絕,但是卻連控制其數量都力不從心。
在某些水域裡,它們甚至占到水中生物總量的90%。
現在「亞洲來的鯉魚」,已成了美國人的心腹大患,愁得美國人焦頭爛額。
2017年,美國密西根州州長更是願意拿出100萬美金的懸賞,準備獎勵給提出可行方案的人。
美國人口中所謂的亞洲鯉魚,其實並非單指某一種。
而是指草魚、鯉魚、鱅魚、鰱魚、青魚等8種亞洲魚種的統稱。
幾千年來,它們都是最受歡迎的淡水食用魚類,廣泛地分布於亞洲地區。
其中青魚、草原、鰱魚與鱅魚,也是我們常說的「四大家魚」。
當然,作為淡水魚它們也是守「魚道」的,並不會自己橫渡太平洋游到美國。
在上個世紀70年代以前,它們都只安分守己地待在亞洲人的餐桌上。
直到美國人主動「引狼入室」。
當時,為了控制水草、藻類、寄生蟲等的泛濫成災,美國人便決定往池塘中引入這些魚類。
當然,他們的初衷是好的,想以這種「自然」的方式解決問題,而不是用化學藥劑。
豈料,「自然的力量」才是最可怕的。
起初,亞洲鯉魚只分布於阿肯色州小範圍的池塘內。
然而隨著幾次大雨與洪水,它們也從大規模養殖的池塘中逃逸而出,沿著密西西比河逆流而上。
亞洲鯉魚擴散地圖
因為密西西比河、密蘇里河和伊利諾伊河這三條河的水體是相通的。
所以這幾十年來,亞洲鯉魚也一路向北開疆擴土,最北邊的五大湖已岌岌可危。
北美五大湖,風光秀麗,坐擁全球近20%的探水資源,也支撐著70億美元的漁業產值。
除了漁業,這五大湖每年還會創造160億美元的休閒划船產業。
見識到亞洲鯉魚旺盛的生命力,美國人擔心得頭髮都要掉光,唯恐亞洲鯉魚正式入侵五大湖區。
為此,美國政府也推出了一系列的「亞洲鯉魚毀滅計劃」,包括修築巨型堤壩(100億-300億美元)、獎勵捕魚達人(每年100萬美元)、額外設置電網(2.75億美元)等。
此外,光是求一個可行的方案,就有高達100萬美元的懸賞。
畢竟亞洲鯉魚一旦越過最後的防線進入五大湖,或將引發一場不可收拾的生態災難,後果不堪設想。
到時候,就是砸再多的錢都難以挽回損失了。
至於這場災難究竟會有多恐怖?可以參考過去美國各大自然水域的慘狀。
亞洲鯉魚的消化系統是非常原始的,沒有能存儲食物的胃,分解食物與獲得營養的效率低下。
因此它們需要靠不斷地進食,才能獲得足夠的能量。
而亞洲鯉魚主要為過濾性捕食者,主要以水中浮游生物為食,是湖泊與河流中食物鏈的基礎。
但相對於本地魚種,它們的腮又更加高效,能夠過濾掉更小的顆粒。
正是因為這一食性,亞洲鯉魚才有機會來到美國這片大地。
這些「清潔員」的到來,讓池塘的水變得十分乾淨。
只是意外進去自然水體後,這一貪婪的食性也能幫它們一路披荊斬棘。
它們首先削減了本地魚類的基礎食物供應,「美國土著魚」根本沒辦法與它搶食。
科學家發現,與亞洲鯉魚同一生態位的當地魚類個體消瘦,種群數量減少。
亞洲鯉魚的進食量野也很大,平均每天都能吃掉達自身體重10%的食物。
其中草魚更是嚇人,每天可以吃掉高達自身體重40%的浮游生物。
吃得多,身體也長得快。
一般情況下,魚類達到約30厘米大小時,就很少有生物能吃掉它們了。
而有些亞洲鯉身體還可以長到超過1米,體重可重達幾十公斤。
這巨大的體型,也讓水中的捕食者對其敬而遠之。
天敵?不存在的。
所以在美國水體中亞洲鯉魚,簡直就是「水中一霸」,能量流到它身上就已經停止了。
再加上繁殖能力強,亞洲鯉魚更加強勢。
它們與原有魚類搶奪食物與空間,已嚴重威脅到本土的生態平衡。
在某些鯉魚成災的河流湖泊,一網撒下去撈上來的10條有9條都是亞洲鯉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