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參禪的三重境界,「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作者相信攝影也是如此,開始時學習並實踐各種攝影知識與技巧,把照片拍清晰拍通透拍漂亮,拍出故事拍出精彩拍出藝術。
2018 IPPA Landscape(風光組)入圍作品,源自IPPA官網
2018 IPPA Panorama(全景組)第1名作品,源自IPPA官網
到一定進階時,開始把照片拍模糊等各種創意與玩法。
2018 IPPA Series(組照組)第1名作品(之一),源自IPPA官網
2018 IPPA Abstract(抽象組)入圍作品,源自IPPA官網
及至最後,或許是到了「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終將回歸攝影的初衷,記錄並為人類自身服務。此時「無劍勝有劍」,「大巧若拙」,攝影技巧已然不再是問題和話題。
2018 IPPA Landscape(風光組)入圍作品,源自IPPA官網
2018 IPPA Landscape(風光組)第1名作品,源自IPPA官網
照片清晰是攝影入門的基礎和前提,不論處在哪種境界,清晰依然是攝影的基本要求,只是表現形式不同而已。由於智慧型手機的硬體、軟體配置以及技術性能不如單眼相機,拍出清晰的照片更為不易,更需要講究討巧,更需要揚長避短。如何用手機拍出清晰照片,都有哪些方法與技巧,作者建議如下:
許多智慧型手機提供多種解析度選項,拍攝前要設置好。由於手機最大的短板之一便是傳感器尺寸小,為了保障照片清晰,設置時自然要點選最高解析度。如果不留意,選擇的是低解析度選項,就會拍出假的清晰照片,這樣的照片在手機觀看沒問題,一旦拷入電腦就會發現,那只是小尺寸的「清晰照片」,使用價值便會大打折扣。
《華為手機解析度設置路徑的介面截屏拼圖》
許多拍攝以及後期處理app,同樣需要提前設置,要點選高解析度或「不要調整大小」,才能拍出或輸出正常大尺寸的清晰照片。
《snapseed「調整圖片大小」介面截屏》
手機是沒有鏡頭蓋的,大多數手機鏡頭外凸,容易沾染灰塵、指紋或是油脂等。鏡頭不潔凈,會減低通光量,影響精準聚焦,拍攝出來的照片很有可能模糊不清。鏡頭不潔凈,拍攝時還可能會出現鏡頭光暈,在逆光的情況下,或拍照場景中有強光,這種眩光會被放大,甚至橫穿整個畫面,對照片的損害可能是毀滅性的。
所以,拍照前用棉絨布擦拭鏡頭,保持手機鏡頭潔凈,是一個不錯的習慣。
此外,鏡頭還要防劃傷,我們大都喜歡把手機放在口袋或手提包里,這時儘量不要讓手機鏡頭被其內諸如鑰匙、硬幣類的硬物劃傷,被刮花的鏡頭絕對影響成像質量。
儘管現在的智慧型手機都具有一定的防抖功能,但也都有其局限性。同時手機輕、薄、小,通過螢幕取景而遠離身體,拍攝時不易持穩,加上按快門時也容易導致手機抖動,拍出的照片容易模糊不清。所以拍攝時保持手機穩定,對於拍出清晰的照片非常重要。注重正確的拍姿、拍攝時注意借力支撐點、選擇並輕觸虛擬快門鍵而少用機上的音量鍵拍攝、使用耳機線上的音量鍵或(定時)自拍模式拍攝、必要時使用三腳架、注意避擋強風,掌握這些要領有助於拍攝時保持手機穩定。
《雙手持穩手機拍攝》,源自網絡
《輕觸虛擬快門鍵示意圖》
許多人拍照時,還未對焦就立馬按快門,這樣容易致使拍攝出來的照片主體時有模糊的情況出現。正確的拍法是,用手指輕觸螢幕,把焦點對準拍攝主體,待完成對焦後再輕按下快門,可使主體得到清晰呈現。
2018 IPPA People(人物組)入圍作品,源自IPPA官網
正確曝光是攝影必備的基本功,欠曝的照片,看不清細節,尤其是欠曝部分;過曝也不行,過曝照片高光部分的細節會受損或缺失。只有正確曝光,才能拍出細節畢現的清晰照片。
《欠曝的照片》,源自網絡,欠曝部分看不清細節
《過曝的照片》,源自網絡,過曝部分細節缺失
《正確曝光的照片》,源自網絡
儘量靠近主體拍攝,在能正常對焦的範圍內,越近越清楚。
《春花盛開》,使用iPhone 6 Plus拍攝於廣東省清遠市清城區,攝影:周正森,圖文源自微信公眾
作品說明:《春花盛開》,使用iPhone 6 Plus拍攝於廣東省清遠市清城區,攝影:周正森,圖文源自微信公眾號「手機行攝」。
放大拍攝,其實就是使用手機的變焦功能拍攝。不同於單眼相機,大多數智慧型手機鏡頭是廣角的定焦的,其變焦功能是數碼變焦,不是光學變焦。使用數碼變焦功能會導致照片質量變差,圖像模糊,把照片放大到1:1比例(原始尺寸)來觀看時模糊非常明顯。
《定格秀全塑像》,使用iPhone 6 Plus拍攝於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
上圖使用手機的數碼變焦功能拉近塑像拍攝,在手機里看感覺還過得去。但拷入電腦放大至100%來看,見下圖,畫面就不行了,清晰度下降,噪點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