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博上一則關於「北大醫生出現嚴重過敏反應後的成功自救經歷」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
以下為微博正文:
15日上午,因咳嗽,家中無其他備用藥品可選,服用一片莫西沙星片,十分鐘後,耳朵里奇癢,逐步感覺牙齦腫脹。
本想服用氯雷他定之類,等待好轉,可自我感覺明顯不同上次。胃部已不適,火燒,為防應激性潰瘍、消化道大出血,立即服用一片法莫替丁。
立即下樓,前往醫院,不敢開車,怕暈在車中,或進醫院堵車。時間就是生命。打的!邊走邊想:不能進小區衛生站,萬一需要氣管插管那就死路一條!現在需要第一時間進醫院急診科,因為那有呼吸機。我需要肌注非那根,我需要靜脈推注地塞米松,糖鈣製劑等。
我邊走邊打120,準確地告訴120我的診斷及病因,因為這是最重要的。一邊攔的士。
車上,我眼睛腫得幾乎看不見了,耳朵及臉腫脹得厲害,現在我最擔心的就是我一直擔心的:氣道窒息,我已明顯感到氣不夠了,氣管內粘膜的腫脹致死率100%(無醫療器械及藥品情況下)。
距離醫院附近紅綠燈約100米左右,大堵車,我沒有選擇,必須在窒息前最後一剎那進入急診科。跑步前進,過了紅燈的人行斑馬線,距急診約200米,我心肺功能已明顯不夠用了。強撐著,只有一個信念,我要到急診科!
終於,看到急診科,我拼盡力氣說了一句:莫西沙星過敏。躺在床上,趁著我沒昏迷,還不忘下了一次口頭醫囑:地米、非那根、糖鈣,呼叫lCU。
之後我迷迷糊糊看見了ICU科主任、護士長及各位小兄弟姐妹們,我知道,我活下來了。
我是幸運的,但在我的從醫經歷中,曾因家長缺乏對疾病的認知,讓五歲女兒失去了生命:
在五一節假期間,城裡的一對年輕父母帶著5歲的女兒朵朵回姥姥家,姥姥家在農村。
這個季節正是鮮花盛開的時候,她想摘一捧鮮花送給媽媽,但是不小心被一隻蜜蜂蜇到了手,朵朵疼的哭喊著媽媽,一家人看著小寶貝疼的一直哭都很著急,最後還是姥爺有辦法,拿出牙膏塗在了蜇傷處。似乎有了些效果,朵朵不哭了。
一家人看朵朵不怎麼哭了,才放下心來,各自去干別的事情,朵朵自己繼續玩著剛剛摘來的花朵~~~過了20分鐘,朵朵的媽媽切好了一盤水果端去給朵朵吃,隨著盤子清脆的摔碎聲音和媽媽的尖叫,一家人都衝進了屋子裡,躺在地上的朵朵不停的抽搐、嘔吐、眼皮腫的根本睜不開,小臉通紅,身上密密麻麻的紅色疹子。
一家人真的慌了,抱起朵朵衝出了家門。
然而,一家人並沒有選擇只有3分鐘路程的社區衛生醫院,他們可能覺得社區醫院的醫療條件有限,而選擇了30分鐘路程的當地大醫院。
那天我值班,孩子到的時候早已經沒有了呼吸和心跳,我們努力的搶救,努力的想把孩子從死神手裡奪回來,努力的盼著奇蹟的出現,但是最終沒有奇蹟。
如果當時抱著孩子去3分鐘就能到的社區醫院治療,朵朵有九成活來下的可能,他們錯了,他們耽誤了孩子最佳的搶救時間。
(來源:醫路向前巍子)
兩個過敏病例卻出現不同的結果:一生一死
生:因為醫生知道出現全身過敏反應的兇險,明白應該及時就近就醫的原則。
死:因為普通人對這類疾病的錯誤認知,錯誤的認為什麼疾病都是需要去大醫院治療才好,而忽略了身邊的社區醫院,延誤了黃金搶救時期導致不可挽回的悲劇。
藥物、食物、花粉等因為人的個體差異都有可能致使過敏,出現全身反應:心慌憋氣、全身乏力、眼前黑蒙、大小便失禁、全身大片皮疹等,都應該及時就近就診。
搶救就是要爭分奪秒,萬不可因為錯誤的執念而延誤搶救的黃金時間,突發疾病和意外創傷,先就近就醫先行處理,現在的社區醫院的醫療配置和技術水平是適應於一些急症治療的,可以避免很多潛在的風險。
什麼是過敏?
專業的講
過敏,醫學上也叫「過敏反應」或「變態反應」,是指機體對無害物質(過敏原)產生異常反應(反應過強或者持續時間過長),從而造成組織損傷和功能異常。
通俗的說
人體的環境是和諧的,本應對正常的東西沒反應,但有的人卻產生了不好的反應(如打噴嚏、咳嗽、呼吸困難、紅眼睛、皮膚癢等),那就是過敏了。
上述提到的案例也許尚屬少見,但在我們身邊,被過敏困擾的人群確實越來越多了:被蚊子咬了一口紅腫難褪、秋風一起就流鼻涕、吃楊梅皮膚發疹、喝酒全身都癢、……特別是小孩,有些小時候表現為吃雞蛋過敏,大一點有鼻炎,再到六七歲哮喘出來了,煩不勝煩。
尤其是到了秋季,過敏性鼻炎、哮喘又要「捲土重來」。
秋季是過敏性疾病高發期
北方多花粉,南方多塵蟎
很多人以為,花團錦簇的春季是過敏高發季,其實草木旺盛的秋季,才是過敏性疾病,尤其是呼吸道相關疾病,如過敏性鼻炎、哮喘等高發季節。
這是因為,春季主要是部分樹木花粉,這些觀賞花色彩艷麗,多是蟲媒花,花粉濕度大,傳播範圍有限;而到了秋季,主要是雜草類花粉,屬於風媒花,通過風來自由傳播,更易引起過敏。
浙二醫院抗過敏中心(變態反應科) 主任醫師汪慧英汪醫生表示:「秋季北方一般是花粉過敏,而杭州因為環境較為潮濕,反而是塵蟎過敏更多些,加之天氣變涼後,慢性炎症更易復發,所以流鼻涕、鼻塞、打噴嚏、咳嗽等過敏不適症狀便會反覆出現,建議大家最近莫貪涼,注意保暖,少吃涼東西及蝦、蟹、羊等腥發之物。」
6年過敏性鼻炎患者增1億!
花粉過敏患者注意提前預防
流行病學數據顯示,過去6年,我國過敏性鼻炎患病率從11.1%升高到17.6%,患病人數增加了1億。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程雷教授說,20年前,看過敏性鼻炎更多的是18歲或者20歲以上的成年人。10年前,6歲以上的學齡兒童多了起來,而近幾年,2-3歲的幼兒,占了門診相當高的比例。
程雷教授分析,造成過敏性鼻炎年輕化、低齡化的原因,主要還是環境因素對疾病的發生髮展有影響。
過敏性鼻炎,除了受遺傳基因調控外,還受環境因素影響。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飲食模式都在發生變化,再加上空氣污染,這些年,長三角地區過敏性疾病的疾病譜也在發生變化。基本上,過敏性鼻炎的患病率,占成人的20%,兒童的10%-15%,跟已開發國家已經接近甚至基本上一致了。
花粉過敏患者,針對過敏源,可以提前2-4周服用抗組胺藥(抗過敏藥),一直吃到花粉飄散結束。這樣等到花粉飄散高峰來的時候,患者可以從比較嚴重的症狀轉為較輕的症狀,如果本身症狀就不太重的,可能就會沒有症狀,順利度過過敏期。
而對於秋季蒿草花粉和豚草花粉過敏,同樣建議大家,提前2-4周,去做預防性治療。
過敏體質
是否伴隨終生
浙二醫院抗過敏中心(變態反應科) 主任醫師汪慧英說:「過敏又稱I型變態反應,通常由IgE抗體介導。這個抗體是1967年由日本的石坂夫婦發現。「他們發現對花粉過敏的人,體內都有IgE抗體。」
一個人第一次接觸花粉,體內產生了針對花粉的IgE抗體。下次再聞花粉,花粉的抗原和體內的IgE結合,可促使肥大細胞釋放顆粒(炎症介質),使人出現鼻粘膜充血等各種過敏症狀。
世界變態反應組織(WAO)曾花費20年在30個國家進行過敏性疾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在這些國家總共12億人口中,有2億5千萬人(22%)患IgE介導的過敏性疾病。而據一份國內外的流行病學資料顯示,約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在一生中曾患過「過敏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