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學院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一個現象:
幸福感強的成功人士,往往居家環境十分乾淨整潔,而不幸的人們,通常生活在淩亂骯髒中。
由小家及大家,一個成功的企業,往往窗明幾淨,反之一個瀕臨破產的企業,一定有骯髒的角落。
於是摸索出這樣一個結論: 你所居住的房間正是你自身的折射,你的人生其實就像你的房間。
此語一出,舉世譁然,有不置可否的,有跌足頓悟的。
但越來越多的人,從公司總裁到家庭主婦,紛紛成為「掃除力」的擁躉。
一位天天以淚洗面的失戀女孩一邊讀著《掃除力》,一邊把衣櫥中的東西整理出14袋垃圾一口氣丟掉。
令她驚訝的是,隨著密不透風的衣櫥恢復整潔,她積鬱的心情似乎明快許多;京瓷公司曾經一度經營不善,員工紛紛離職。
總裁稻盛先生非常困惑,閒極無聊,於是每天在工廠裡獨自做清潔、刷廁所、割雜草。一段時間之後,他突然頓悟了企業存在的意義,並且改變了經營理念,從而令京瓷蓬勃發展起來。
很難教出有靈性的孩子
如果我們的家庭環境是雜亂無章、灰塵飛絮的,那麼我們經常會因為找不到某件物品在孩子面前急躁發怒。
我們因為過多關注於孩子的學業成績,而忽視了對他們歸類整理能力的培養。
孩子具有極強的模仿力,他們會在無意中模仿父母的做法。
如果你經常把家裡收拾的非常乾淨,那麼在這種環境下,他也會很快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
反之,如果家裡雜亂無章,那麼他的生活狀態和心情也都是雜亂的,學習成績自然不會好。
一個人的房間裡藏著自己的生命狀態,藏著孩子的未來。
掃除力真有這麼大的魔力?
的確,掃除看似一場簡單的體力勞作,實則內蘊深沉的人生智慧。
通過打掃,我們可以放下高傲,學會謙卑,在忘我的工作中發現自己。
在中國,打掃的智慧源遠流長。
譬如「婦」字的繁體字,便是女人手持一把苕帚,而直到今天,在許多地方,端午節的風俗依然是為小孩子們縫荷包,紮彩線,並且把一把小苕帚,從小培養孩子們熱愛勞動和有條理的心。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個小小的「掃」字,甚至可以成為打天下的寄託與期冀。
打掃的過程,就是處理、選擇、揚棄的過程,是你與環境的互動。
整潔的環境,明顯顯示你的邏輯性和條理性。
你去旅遊,有2個朋友熱情邀請你住她家。
一個朋友的家乾淨、明亮、整潔。
一個朋友的家髒、亂、臭。
內容未完結,請點擊「第2頁」繼續瀏覽。
你選擇住誰家?
肯定是選乾淨、明亮、整潔的。
而神和你一樣的智慧,神也喜歡住在這樣乾淨明亮的家,想財神常常光顧你家,行動起來打掃吧。
無論是小家還是企業,一個成功的企業,往往窗明幾淨;反之一個瀕臨破產的企業,一定有一個骯髒的角落。
清理家,就是增長智慧
每當有煩的事和情緒時,請整理家吧。
我們外在的環境是內在的投射,那些髒亂臭代表的是內在的負能量及情緒堆積。
動手:一週一小清理、一月一大清理。
讓環境變清爽、人住裡面自然舒適,幸福感自然增加,幸福感增加將帶來成功;而那些不幸的人,通常生活在淩亂髒亂的環境中。
家裡的髒亂,帶來思想的混亂,清理家就等同於清理大腦中的垃圾,智慧自然會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