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兄弟爭相侍候老人,老人過世遺產卻贈外人,他們又給那人十萬元
黃中俊和老伴生養了三個兒子,像許多農村人一樣,他和老伴付出了大半輩子心血,養育著三個兒子,三個兒子都很成器,先後考上大學、研究生,小兒子還讀到博士,去了國外工作。幾十年前一家出三個研究生,在當地影響可不小,鄉里一談到黃中俊,就不禁豎起大拇指。
黃中俊的大兒子留在大學任教,二兒子自己開公司,三兒子在國外工作拿著不菲的薪水。隨著三個兒子娶妻生子,黃中俊和老伴的任務也算完成了,他們便安心養老、和孫子孫女享受天倫之樂。
黃中俊的三個兒子家庭條件都不差,人也是一個比一個孝順,在他和老伴還走得動時,就輪流在三個兒子家住一段時間,兒子兒媳不僅讓他們吃飽穿暖,每年還抽出時間陪他們旅遊。只是黃中俊的老伴身體不太好,過了70歲就不行了,在醫院住了幾年後撒手人寰。
老伴去世後,黃中俊很悲傷,他和老伴牽手50多年,相濡以沫,互敬互愛,從沒紅過臉、爭過嘴。三個兒子怕老人孤單爭相讓他到他們家住,但離開了老伴,黃中俊哪裡都不願意去,默默的住在老家的房子裡。
三兒子怕老人孤單,總是抽出時間回家陪老人,有時候一陪就是一個星期,尤其在外國工作的小兒子,每兩個月回來一趟,路途遙遠,讓老人心裡很過意不去。老人就對三個兒子說,以後別忘家裡跑,耽誤工作和時間,他一個人在農村也慢慢習慣了,有什麼事兒,他會及時給他們打電話。
老人慢慢從失去老伴的傷感中走出來後,就種點菜、養一些小雞,每天提著自己的菜去集市上賣。賣菜的過程中,他遇到一個叫劉忠明的年輕小伙子,小伙子和媳婦常年種菜賣菜,有固定的攤位。那次遇到老人被城管驅趕,劉忠明就心生憐憫,把他的攤位騰了一個位置,讓老人把自己的菜擺上去,有顧客光臨時,小伙子還向顧客推薦老人的菜新鮮、不上化肥,老人的菜每天很快就賣完了,然後就留下來和小伙子說話、聊天,每天過得倒也充實。
這樣過來十幾年,老人慢慢喜歡上這種生活。期間劉忠明在下雨、下雪天曾多次送老人回家過,看到老人一個人孤單單生活,就越發覺得要幫老人一點兒,有時候還留老人和他一起吃頓午飯再回家。當然劉忠明只知道老人有三個兒子,卻不知道老人的三個兒子也非常孝順,老人根本不缺錢用,他賣菜只是為了打發每天寂寥的時間,不想讓三個兒子因為他而分散工作精力。
老人86歲的時候,身體慢慢的不行了,大兒子就把老人接到省城大醫院住院,還請了專門的護理人員照顧。老人病重期間,卻很牽掛著劉忠明,於是就和兒子說,他想見一見家鄉集市賣菜的劉忠明,還給三個兒子講了他和劉忠明之間的事情,倒是讓三個兒子很感動,覺得劉忠明是個好人。
二兒子當即就開著車,回到老家的小鎮上,找到了劉忠明,轉達了老人的意思。劉忠明二話沒說,就隨老人的二兒子一同去了省城,見到了病入膏肓的黃中俊老人。老人拉著劉忠明的手說了一些感謝的話,然後當著三個兒子的面說,他去世後把他的所有遺產全部贈給劉忠明。劉忠明連忙說,他也沒做什麼,老人給他的禮太重了不能接受。
對於劉忠明這些年照顧老父親的事情,作為一家公司老總的二兒子早有耳聞。當初他以為劉忠明可能是覬覦老人的財產而有意走近老人,後來他發現劉忠明在當地口碑一直不錯,他和媳婦逢年過節都會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給老人們送錢送物,讓他從內心的敬重劉忠明的為人,於是當即表態,他願意代替三兄弟再給他十萬元,聊表謝意。
在三個兒子的勸說下,劉忠明最終接受了老人和三兄弟的好意。老人的遺產除了老家的房子之外,還有一張銀行卡,那張卡是老人三個兒子孝敬他的生活費。劉忠明決定把老人的房子保留著,以後他的三兒子在城裡住煩了,或者老了,想回老家看看,也有個落腳地。至於那張銀行卡,劉忠明以為裡面最多10萬塊,沒想到裡面竟有百萬元之多,他也沒有據為己有,而是以老人的名義捐給了敬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