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書法,請記住這十點
一、字如其人,立品為先
書畫清高,首重人品,品節既優,不但人人重其筆墨,更欽仰其人。
立品之人,筆墨外自有一種正大光明之概。
古人論書雲:一須人品高,二須師法古,是書之法,學者習之,固當熟之於手,必先修諸德以熟之於身,德而熟之於身,書之於手,如是而為書焉。品高者,一點一畫,自有清剛雅正之氣;品下者,雖激昂頓挫,儼然可觀,而縱橫剛暴,未免流露楮外。
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風節著者,代不乏人,論世者,慕其人,益重其書,書人遂並不朽於千古。
二、臨摹入門,循序漸進
麓台雲:畫不師古,如夜行無燭,便無入路。初學不外臨摹。臨書得其筆意,摹書得其間架。臨摹既久,則莫如多看、多悟、多商量、多變通。
凡臨古人書,須平心耐性為之,久久自有功效,不可淺嘗輒止,見異思遷。
學書須步趨古人,勿依傍時人。學古人須得其神骨,勿圖貌似。
先資政公曰:凡書未成家者,宜日與古帖為緣,無論何帖,皆足以範我筆力。
初學書類乎本,緩筆定其形勢,忙則失其規矩。
臨摹古人不在對臨,而在神會,目意所結,一塵不入,似而不似,不似而似,不容思議。
自運在服古,臨古須有我。兩者合之則雙美,離之則兩傷。
三、形神相依,意境為重
形者,神之質地;神者,形之用也。是則形稱其質,神音其用;形之與神,不得相異。
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可紹於古人。
古人作書,於聯絡處見章法;於灑落處見意境。
有功無性,神采不生;有性無功,神采不實。
氣韻有發於墨者,有發於筆者,有發於意者,有發於無意者。發於無意者為上,發於意者次之,發於筆者又次之,發於墨者下矣!
四、筆墨技法,熟而後巧
執筆之法,實指虛拳。運筆之法,意在筆先。
執筆欲緊,運筆欲活,不可以指運筆,當以腕運筆,執筆在手,手不主運;運之在腕,腕不知執。孫過庭有執、使、轉、用之法:執謂長短深淺;使謂縱橫牽制,轉謂鉤環盤紆;用謂點畫向背。
字劃承接處,第一要輕捷,不著筆墨痕,如羚羊掛角。學者功夫精熟,自能心靈手敏。然便捷須精熟,轉折須暗過,方知折釵股之妙。暗過處,又要留處行,行處留,乃得真訣。
圓筆使轉用提,而以頓挫出之。方筆使轉用頓,而以提絜出之。圓筆用絞,方筆用翻,圓筆不絞則痿,方筆不翻則滯。
墨須濃,筆須健,以健筆用濃墨,斯作字有力而氣韻浮動。
凡作楷墨欲幹,然不可太燥,行草則燥潤相雜,潤以取妍,燥以取險。墨濃則筆滯,燥則筆枯,亦不可不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