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0歲開始便進入了膽囊疾病的高發年齡。其中膽囊炎發病率高,僅次於闌尾炎,常見於35-55歲的中年人;而膽結石也有點「重女輕男」——女性發病較男性為多,在40-55歲年齡段多發。
發炎、結石到癌症,其實很短
1. 膽結石 膽囊炎
膽結石與膽囊炎相互影響,由此又可能發展為膽囊癌、肝硬化、胰腺炎等疾病。
2. 膽囊炎癌變
膽囊長期受慢性炎症和膽結石內膽酸、膽鹼地刺激,容易使膽囊粘膜發生癌變,尤其對於50歲以上的膽囊炎患者,因為身體免疫力在逐漸下降,應激能力下降,對痛覺反應遲鈍,更容易增加癌變的幾率。
這些行為最傷膽
1. 情緒因素
多情溫柔、忍耐性強、易怒而不敢言、長期處於抑鬱狀態中,或者急躁易怒,遇事不能忍耐,具有獨斷專行、語言高亢的兩類人,都很容易傷膽。尤其以「忍」和「怒」更易催生膽囊炎。
2. 三高飲食
長期以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為主食的人,體內膽固醇增加,容易長結石。
3. 吃得太素
低脂肪飲食會影響機體對營養的吸收,造成膽汁缺乏及營養不良,長期如此會引發膽結石。
4. 不按時吃飯
不能按時進餐的人,會使膽汁在膽囊內滯留時間過長,給結石以可趁之機。長期不吃早餐易患上膽結石就是這個道理。
5. 暴飲暴食
暴飲或暴食,會更多要求膽囊和胰腺多分泌膽汁和胰液來消化食物,若胰液反流進膽囊,就可發生難以忍受的膽絞痛、急性膽囊炎、腸胃炎,甚至急性胰腺炎等「餐桌病」。
6. 肥 胖
肥胖是患膽結石的重要基礎,研究表明,體重超過正常標準15%以上的人,膽結石發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
7. 運動少
若長期缺乏運動,體力勞動過少,其膽囊肌的收縮力必然下降,膽汁排空就會延遲,這就容易造成膽汁鬱積,使膽固醇結晶析出,為形成膽結石創造了條件。
5點護膽更健康
1. 學會放鬆、避免久坐
保持一個愉快的心情,人的氣體通暢,氣血調和,肝的疏泄正常,膽汁就不易「瀦留」而生石。
要經常做一些體力活動,使全身代謝活躍起來,特別是腦力勞動和上班老是坐著不動的中年人,更要有意識地多做體力勞動,防止過度的肥胖,因為肥胖是膽囊炎或膽結石的重要誘因。
2. 飲食講究,規律進餐
保證有規律的一日三餐,切忌暴飲暴食,適當節制脂肪食物,如動物的大腦、動物內臟、魚籽、肥肉、蟹黃、蛋黃、奶油製品等更應少吃。
建議多吃富含維生素A和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魚類及海產類食物,如菠菜、筍、洋蔥、番茄、四季豆、玉米、青椒、南瓜、紅皮蘿蔔、蓮藕等。
3. 腹部保暖,避免刺激
天涼以後要注意保暖,冬天不要因為愛美而少穿衣服,睡覺時也要蓋好被子,以免腹部受涼。因為肚子受涼以後會刺激迷走神經,使膽囊強烈收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