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追《宮心計2》,被一句台詞戳得死死。
第一集,宮女元玥回憶小時候與姐姐分別的場景。姐妹倆的母親,為了能活命,需要送一個女兒進宮。母親拿回來一個肉包子和一個素包子,誰吃肉包子誰進宮。
姐姐懂母親的心思,為了不讓妹妹進宮,搶先吃掉了肉包子。妹妹元玥不解,她望天哭訴,「原來好人在餓的時候會變成壞人!」
話里的意思,貫穿了全劇。善與惡,沒有絕對的界線。善在貪念的夾裹下,走向了惡。惡,其實也有過善的時候。
這是我喜歡這部劇的原因。好人、壞人,不是徒有一張臉譜,他們有血有肉,有角色的層次,偶爾,也有靈魂的互換。非常帶感。
而且是,全劇女性角色之突出,光芒遠遠蓋過了一眾男性。
終於有了這麼一部劇,女主王蓁,不是一個被男主護在身後的傻白甜,女二太平公主,也不是只會嚼舌根扎紙人的低級反派。她們智商在線,戰鬥力爆表,一招一式,絕非蜻蜓點水,揮出去,拳拳擊中要害。
尤其難得,這種過招,可不是為爭寵男人。而是為活,為權,為欲,為自己——皇上、駙馬、武將甚至男主李隆基,都成了她們這場飢餓遊戲「背後的男人」。
那種,「你嘗過從天黑等到天亮滋味嗎」的怨女故事,在《宮心計2》里,砍得一乾二淨。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才是貨真價實的獨立女性傳奇大戲。
目前,騰訊視頻播出14集。雖然故事的主線是,以太平公主為首的反派與以李隆基為首的正派,進行爭權奪利。但在雙方角逐中,李隆基的妻子王蓁,憑一身本事,反成這盤棋里的大boss。李隆基給她做綠葉。
感謝編劇,沒有因為王蓁的女主地位,就猛為她加光環開外掛。王蓁不是呼風喚雨的聖母。相反,她是個寶藏女孩。
大多時候,她大氣、端莊,有著母儀天下的風範。丈夫要做太子,她出謀劃策。出現得力幹將,她慧眼識珠。下屬辦事不力,她絕不姑息。這是她的善。
但她也有恨不得吞下一頭牛的「餓」。
太子人選,在宋王和平王(李隆基)之間搖擺。但宋王是嫡子,上位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宋王妃很是囂張,不僅使喚平王妃王蓁給她梳頭,還嘲諷他們夫妻倆曾經過得悽苦。
王蓁咽不下這口氣,在給宋王妃插發簪的時候,假裝失手,刺痛她。
可見,絕不是個軟柿子。
就在太子之爭要出結果的時候,宋王妃被殺。李隆基查出兇手是太平的駙馬。太平以「保你做太子」為條件,誘惑李隆基掩埋真相。也很「餓」的李隆基同意了。
李隆基覺得愧對嫂嫂,王蓁鼓勵他,要往上爬,必然要「知所進退」。然後為丈夫展開了一番對「帝位」的設想,野心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