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糊是我國烹調中常用的一種技法,行業習慣稱"著衣",即在經過刀工處理的原料表面掛上一層衣一樣的粉糊。炒菜、煎炸等等美食烹調手法總需要各種糊。掛糊是烹調前的重要步驟,對菜肴的色、香、味、形有很大的影響,其主要作用如下:
(1)保持原料中的水分和鮮味:凡屬雞、肉、魚等韌性原料,在旺火熱油的高溫中,水分耗得快,鮮味也會隨著水分外散,這樣制出來的菜質地老,味不鮮,通過掛糊、上漿的處理,原料外部被一層漿保護著,熱油不易進入原料內部,同時黏性糊漿受熱後會凝成一層薄膜,原料中的水分和鮮味不致外散溢,這樣制出來的菜肴的外部香脆,內部鬆軟,有的外部柔軟、滑潤,內部鮮嫩可口。
(2)保持和增加菜肴的營養成分:雞、肉、魚等原料如果直接與高溫的熱油接觸,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均會遭受到一定破壞,通過掛糊、上漿等處理,原料中的營養成分不易溢出,損失較小。此外,糊漿本身是由澱粉和雞蛋等組成,可以補償原料中營養成分的不足,從而增加了菜肴的營養成分。
掛糊可以保持原料內的水分和鮮味,營養成分也會因受保護而不致流失,製作的菜肴就能達到松、嫩、香、脆的目的。增加菜肴形與色的美觀,增加營養價值。中餐菜肴所用的糊主要分為蛋漿糊和水粉糊。水粉糊的構成原料是澱粉和清水,其特點是口感特別質脆,如糖醋脆皮魚用的就是水粉糊。蛋漿糊主要用於某些質量要求特殊的菜肴製作,其特點是有質地脆的口感,在入口食用時還有酥的口感。蛋漿糊可使菜肴同時吃出酥與脆兩種口感,而水粉糊是做不到的。蛋漿糊又有蛋清糊和全蛋糊之分。但是,想要做好這些糊可是一門技術,真正的廚房高手才能做到難得「糊」塗。掛糊的種類很多,比較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1、蛋清糊
蛋清糊也叫蛋白糊,用雞蛋清和水澱粉調製而成。也有用雞蛋和麵粉、水調製的。還可加入適量的發酵粉助發。製作時蛋清不打發,只要均勻地攪拌在麵粉、澱粉中即可,一般適用於軟炸,如:軟炸魚條、軟炸口蘑等。
用料比例:以琉璃櫻桃肉(裡脊肉200克)為例,干澱粉60克、蛋清20克、水10克左右。
蛋清糊用法案例展示:軟炸口蘑的做法
口蘑用鹽水洗凈(也可將口蘑洗凈,放人鹽沸水中氽熟,這樣既可以使口蘑人味,也可避免炸制時外熟內生的現象發生),撈出瀝水。取一隻碗,放入雞蛋清,用竹筷攪打成蛋泡後,加入干澱粉、麵粉、鹽,調成蛋清糊。炒鍋置於火上,放人油燒至四成熱,逐個下人已裹勻蛋清糊的口蘑,炸至定形即撈出。全部炸完後,待油溫升至六成熱時,再人鍋熗炸一下撈起,裝盤即可。
2、蛋泡糊
蛋泡糊也叫高麗糊或雪衣糊、發蛋糊,既可作菜肴主料的掛糊,又可單獨作為主料,用它掛糊製作的菜看,外觀形態飽滿,口感外松里嫩。蛋泡糊是由蛋白加工而成,將雞蛋清用筷子順一個方向攪打,打至起泡,筷子在蛋清中直立不倒為止,然後加入干澱粉拌和成糊。
一般用於特殊的松炸,如:高麗明蝦、銀鼠魚條等。也可用於禽類和水果類,如:高麗雞腿、炸羊尾、夾沙香蕉等。製作蛋泡糊,除打發技術外,還要注意加澱粉,否則糊易出水,菜難製成。
用料比例:以高麗魚條(魚肉200克)為例,干澱粉50克、蛋清100克。
製作發蛋糊的技術性比較高,在製作時要掌握以下操作要領。
(1)打蛋的容器要使用湯盆,便於筷子在盆內攪打,容易使蛋糊打發,形成發蛋糊。容器一定要乾淨,無積水,無油污。
(2)打蛋一定要用新鮮雞蛋,蛋黃已碎的不能用,打蛋時只用蛋白,蛋黃蛋白要分清,不能有一點蛋黃摻在蛋白里。
(3)打蛋的方法,一隻湯盆內可打五隻雞蛋的蛋白,用兩雙竹筷握在一起攪打。打時要用力,先快後慢,順著一個方向攪打,不能亂打。一手拿盆,一手拿筷,站立操作,3~5分鐘就可以打成蛋糊,打到發蛋已經形成,用筷子在發蛋糊里一插,筷子能夠直立時,說明發蛋糊已經成功。
(4)發蛋糊打成以後。可以根據不同的菜肴加工要求加入不同的調料和輔料。如炸羊尾要在發蛋糊里加入一點干酵粉,又如雞茸蛋要加入雞脯末和肥膘末。加入調料和輔料時,不是將蛋糊倒進輔料,而是將調料和輔料加入蛋糊,邊加入邊攪拌。
(5)配製好的發蛋糊不宜久留,要及時加熱成熟。常用的成熟方法有熘、蒸兩種。熘時油溫不能超過三成,火候要用文火。油溫過高時,要及時加入冷油或端離火口。籠蒸成熟方法不易掌握,時間過短,又會外熟內生,蒸氣過足,有可能蒸穿。可以用開水先來一下,初步成形後再用工具造型,然後上籠蒸熟。
蛋泡糊用法案例展示:夾沙香蕉的做法
把香蕉扒皮後,沿著長度方向從中間剖開,兩外側{弧形面}相對,中間夾入紅豆沙,用小刀切成一寸半長的香蕉段{一隻香蕉切成3--4段}。長方形的香蕉段,逐塊掛上蛋泡糊{盛蛋清的碗要凈潔,不能有油、鹽、鹼和生水,用筷子順一個方向攪打,一氣呵成,中途不能停頓,至蛋白如奶油之狀,以筷子插入立定不倒為度}。炒鍋置旺火,放入熟豬油,燒至五成熱,把裹上逐塊掛上蛋泡糊的香蕉段放入鍋中,改用中火炸成乳白色{目的讓香蕉段看似一塊點心}, 瀝油後放入盤內,撒上白糖。
蛋泡糊用法案例展示:雞茸蛋的做法
將雞脯肉、豬肥膘肉分別剁成茸,一起放入碗內,加紹酒5克、精鹽3克、味精0.5克、雞蛋清1個,攪拌成雞茸。將6個雞蛋清放入湯盆中,攪打成發蛋糊。先舀3湯匙發蛋,放入雞茸中拌勻,然後,再將剩下的發蛋放入雞茸中調勻。取炒鍋擦乾燒熱,加入豬油700克左右,在文火上加熱至三成。用調羹逐個投下雞茸蛋糊,下鍋要輕,將雞茸蛋逐個翻身,待到顏色潔白髮亮,手摸有實感時,即可撈起、另起油鍋,加調料高湯,下五色柳絲,勾芡,蛋裹上柳絲即成。
3、脆糊
在發糊內加入17%的豬油或色拉油拌制而成,一般適用於酥炸、干炸的菜肴。制菜後具有酥脆、酥香、脹發飽滿的特點。
4、蛋黃糊
蛋黃糊用雞蛋黃加麵粉或澱粉、水拌制而成。將雞蛋的蛋清和蛋黃分割開來,分別裝進兩個小碗中,將蛋黃打碎攪拌,再在裡面加入一些白砂糖,直至裡面的糖都融化掉。往打好的蛋黃裡面加一些色拉油後,再次攪拌均勻。將牛奶倒入裡面進行攪拌。最後加入一些低粉,均勻攪拌。這樣蛋黃糊就這樣製作好了。
用料比例:以茄汁熘魚片(魚片200克)為例,干澱粉60克、蛋黃20克、水10克左右。麵粉蛋黃糊基本相同。
利用蛋黃糊製作的菜色澤金黃,一般適用於酥炸、炸熘等烹調方法。酥炸後食品外酥里鮮,食用時蘸調味品即可。
5、全蛋糊
全蛋糊用整隻雞蛋與麵粉或澱粉、水拌制而成。它製作簡單,適用於炸制拔絲菜肴,成品金黃色,外松里嫩。蛋漿糊主要用於某些質量要求特殊的菜肴製作,其特點是有質地脆的口感,在入口食用時還有酥的口感。蛋漿糊可使 菜肴同時吃出酥與脆兩種口感,而水粉糊是做不到的。
蛋漿糊又有蛋清糊和全蛋糊之分。蛋清糊是指只取蛋清(蛋 白)和玉米粉同調成糊,而全蛋糊則是蛋清蛋黃一併使用。蛋漿糊有酥的口感,主要原因是蛋黃在起膨化作用,而蛋清的這種作用要 小多了。用全蛋糊炸制的菜肴這種酥的口感是很明顯的,一般多用於軟炸類菜肴的製作,或單獨食用,或蘸汁而食,一般不宜澆汁。因為酥的口感如果與液體狀的味汁相融在一起,口感極易變軟,好像有爛的感覺。而這種質地,糊的變化是在很短時間內就形成的 (當然是與味汁合在一起的時候),有時菜肴來不及食用,這種變化就產生了。
用料比例:以桂花肉(上腦肉200克)為例,干澱粉75克、整蛋液30克、黃酒、醬油各適量。(也有不加醬油的)
全蛋糊用法案例展示:拔絲蘋果的做法
將蘋果洗凈,去皮、心,切成3 厘米見方的塊。雞蛋打碎在碗內,加干澱粉、清水調成蛋糊,放人蘋果塊掛糊。鍋內放油燒至七成熱,下蘋果塊,炸至蘋果外皮脆硬,呈金黃色時,倒出瀝油。原鍋留油25 克,加入白糖,用勺不斷攪拌至糖溶化,糖色成淺黃色有粘起絲時,倒入炸好的蘋果,邊顛翻,邊撒上芝麻,即可出鍋裝盤,快速上桌,隨帶涼開水一碗,先將蘋果塊在涼開水中浸一下再入口,更為香脆。
6、拍粉拖蛋糊
原料在掛糊前先拍上一層干澱粉或乾麵粉,然後再掛上一層糊。這是為了解決有些原料含水量或含油脂較多不易掛糊而採取的方法,如:軟炸栗子、拔絲蘋果、鍋貼魚片等。這樣可以使原料掛糊均勻飽滿,吃口香嫩。
用料比例:夠給原料均勻拍上粉就行了。
7、拖蛋糊拍麵包粉
先讓原料均勻的掛上全蛋糊,然後在掛糊的表面上拍上一層麵包粉或芝麻、杏仁、松子仁、瓜子仁、花生仁、核桃仁等,如:炸豬排、芝麻魚排等,炸制出的菜肴特別香脆。
用料比例:夠給原料均勻拍上粉就行了。
拖蛋糊拍麵包粉用法案例展示: 炸豬排的做法
排骨洗凈,用刀背拍松,姜洗凈切末,將醬油、鹽、姜、酒、牛奶、糖、澱粉、水拌勻,放入豬排腌至入味,雞蛋磕入碗內打散、調勻,把浸漬後的肉片蘸上雞蛋液,兩面蘸上麵粉,再蘸滿麵包屑,以手掌撳捺之,成豬排生坯;鍋內放油,燒至七成熱,將豬排炸至金黃,撈起剁塊即可。
8、水粉糊
水粉糊就是用澱粉與水拌制而成的,製作簡單方便,應用廣,多用於干炸、焦、熘、抓炒等烹調方法。製成的菜色金黃、外脆硬、內鮮嫩,如:干炸裡脊、抓炒魚塊等。
用料比例:以焦溜肉片(瘦肉200克)為例,干澱粉75克、水30克左右。
水粉糊用法案例展示:干炸裡脊的做法
裡脊肉洗凈;用刀小心切掉裡脊背面的筋膜;將裡脊切長5至6厘米長的段,用刀片成合適厚度的肉片,改刀切絲。將豬肉絲放入碗內,加入色拉油、鹽、白鬍椒粉、牛肉粉;攪拌均勻,腌漬1小時以上;雞蛋液[、澱粉、麵粉、少量色拉油和成糊;裡脊塊掛糊;用溫油炸至外皮凝固撈出,至油溫上升至7成時,復炸至金黃色;沾椒鹽食用。
9、發粉糊
先在麵粉和澱粉中加入適量的發酵粉拌勻(麵粉與澱粉比例為7:3),然後再加水調製。夏天用冷水,冬天用溫水,再用筷子攪到有一個個大小均勻的小泡時為止。使用前在糊中滴幾滴酒,以增加光滑度。適用於炸制拔絲菜,因菜里含水量高,用發粉糊炸後糊殼比較硬,不會導致水分外溢影響菜肴質量,外表飽滿豐潤光滑,色金黃,外脆里嫩。
用料比例:以豬油夾沙球(豬油定沙300克)為例,麵粉70克、澱粉30克、水55克、發酵粉2克。
掛糊的注意事項
掛糊雖然是個簡單的過程,但實際操作時並不簡單,稍有差錯,往往會造成"飛漿",影響菜看的美觀和口味。掛糊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首先要把要掛糊的原料上的水分擠干,特別是經過冰凍的原料,掛糊時很容易滲出一部分水而導致脫漿,而且還要注意液體的調料也要儘量少放,否則會使漿料上不牢。
其次要注意調味品加入的次序。一般地說,要先放入鹽、味精和料酒,再將調料和原料一同使勁拌和,直至原料表面發粘,才可再放入其它調料。先放鹽可以使鹹味滲透到原料內部,同時使鹽和原料中的蛋白質形成"水化層",可以最大限度保持原料中的水分少受或幾乎不受損失。
來源:www.tout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