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40公升大的球型瓶中,裡面旺盛的生態系,已不可思議的跟外界隔絕了53年, 而它年逾80歲的主人大衛拉帝默(DavidLatimer),除了在尼克森還是美國總統時幫它加過一次水之外,平常的照顧只是偶爾幫忙轉轉瓶子,讓陽光 均勻照射到身上。這是怎麼做出來的?
繼續往下看...拉帝默是一位退休的電子工程師,他還記得這個瓶中花園誕生於 1960年復活節,當天他突發奇想認為如果能在瓶子裡種植一塊花園,將是一件有趣的事。於是他將一個10加侖(40公升)大的球形瓶清洗乾淨,倒入一些堆 肥,最後用一條電線小心地將紫鴨拓草的幼苗置入瓶底。當時,拉帝默澆了0.15公升的水進去,1972年,他又再倒了一次水。從此之後他就未澆過水,而瓶 蓋則緊緊地卡住瓶口。
這個球型瓶被稱為「瓶中花園」(bottle garden),
據其它媒體報導,它可能是目前全球最小的生態系。除了來自瓶外的陽光外,瓶里有水跟 空氣,而這三要素是構成生物生長最基本條件,但令人驚訝的是,瓶中花園的空氣、水乃至養分,都只在它們小小的世界中循環,沒有跟外界交換,這顯示「植物能 夠自己回收利用,是完美的生命循環系統。」
背後的原理是什麼?我們又可以複製嗎`?來看看生態學家怎麼說:生態學家認為,這個 微型生態系能夠作用,是因為在密封的空間有自給自足的循環系統。光合作用產生氧氣、葡萄糖和水分,水分積聚在瓶中,再「降雨」回土壤里,而當葉子枯萎掉 落,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產生的二氧化碳可被用來進行光合作用、產生的養分可被植物根部吸收。
這種「瓶中花園」早期盛行於17世紀大航海時代,當時西班牙人為了讓高價值活體作物 能撐過長時間航行,又不希望為了養活它們而攜帶大量的水,因此發明這種自給自足的生態系統。而這種系統該如何達成平衡,是生態學家與太空生物學家最想要知 道的答案。如今拉帝默實驗性的「瓶中花園」,年齡已屆半個世紀,對於NASA希望在外太空培育植物,建立獨立、可自我循環的生態系統,不啻是一則好消息。
來 源:www.pixp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