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法、鋒變技巧,是臨帖創作的要領

作者:CUP       2018-05-11 11:14:42


筆法、鋒變技巧,是臨帖創作的要領

法在用筆,用筆在用鋒。

對於筆鋒的掌控能力,一直是書法臨習與創作的要領。

毛筆在紙上運行要留下痕跡,這痕跡就是漢字的點畫。用同樣的一支毛筆,由不同的人來寫相同的一個字,結果是一人一面。其原因是因為每個人的運筆發力方法不同。

寫字時,筆毫由於手臂的發力會發生各種各樣的變異,因此,才有「唯筆軟而奇怪生焉」的說法。筆毫在不使用時,形狀是錐狀的,一旦濡墨落筆,鋒毫即變,一寫一變。

筆法、鋒變技巧,是臨帖創作的要領

寫字時筆毫始終是處在變化狀態的,這就要求書者在書寫中發力控鋒、調鋒,在控鋒、調鋒中書寫。這種書寫過程中的鋒毫之變,我們稱之為「鋒變」。

無論何種字體書體中的點畫,其實就是書寫時「鋒變」的結果。研究用筆與筆鋒,實際上,就是要集中在怎樣控制筆鋒之「鋒變」的這一關鍵點上。

筆法、鋒變技巧,是臨帖創作的要領

我們知道,任何一個筆劃,都是由入、行、收三個技巧環節來完成的,如下:

一、入——主要是完成筆劃前端的造型;

二、行——是完成筆劃中部的造型;

三、收——是完成筆劃尾部的造型。

發力和鋒變的各種技巧,也就集中體現在這三個細小環節之中。

在這三個環節中,每一個環節都會直接影響一個筆劃的造型。因此,它是用筆最基本的技巧環節,對筆法的研究也就必須著眼於這三個具體的技巧環節。

筆法、鋒變技巧,是臨帖創作的要領

如何控制筆鋒?

用手、腕、臂的發力來控制和調領鋒毫,利用鋒變來完成這三個環節,並進行點畫的刻畫,就是用筆的關鍵。

古人研究筆法最經典的成果莫如"永字八法",雖然它還是殘缺的理論(如:心鉤、鵝鉤、之捺等,這些極為重要的筆劃,只一個"永"字無法包含其中,說明它還是一個不完整的理論。),但其實踐指導意義確是重大的。

我們仔細分析"策、勒、弩、趯、側、掠、啄、磔"八字,其實,八法實際上講的就是一個控筆發力的問題。

筆法、鋒變技巧,是臨帖創作的要領

由於發力方法的不同而導致鋒變的不同,又由於鋒變的不同而導致點畫的形狀不同。故而才形成了"楷書筆法"、"篆書筆法"、"隸書筆法"、行書筆法"、"草書筆法"的五種筆法分類。

五種字體各有各的主要行筆特徵,篆書的"鐵線玉箸"、隸書的"蠶頭雁尾"、楷書的"永字八法"、行草書的"絞轉連綿"等既是。在同一種字體之中,無論其風格是怎樣變化,在點畫的刻畫,或者說在發力方法和鋒變上,都有著非常明顯的共性特徵和個性特徵。

《張遷碑》與《曹全碑》比較,共性是"波磔"和"蠶頭雁尾",區別是一方一圓、一剛一柔。柳楷和顏楷比較,共性是"藏頭護尾"與"八法",區別是一骨一筋、一峻一樸。

筆法、鋒變技巧,是臨帖創作的要領

這些差異的形成,無疑是鋒變的結果。由此,我們又可以推斷出,個性風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原於個性化的運筆發力方法和個性化的鋒變上。人們稱米芾的"刷"、東坡的"畫"、山谷的"描",就是對他們個性鋒變技巧最典型最貼切的形容。

也正因為,他們各自的這種獨特的變鋒技巧,才形成了他們各自的書風,才形成了宋代"尚意"的書風。這種例子俯拾皆是。下面,我們論述用鋒的幅度與發力的方法有直接關係:

重發力:鋒變的幅度大,筆劃粗壯;

輕發力:鋒變的幅度小,筆劃纖細;

勁發力:筆劃挺而彈,剛硬有力;

緩發力:筆劃勁而朴,利用側鋒鋒變,筆劃方峻;

中鋒調鋒:筆劃圓渾。

筆法、鋒變技巧,是臨帖創作的要領

不管怎樣發力與鋒變,必須是以刻畫準確而高品質的點畫線條為宗旨的。若求點畫線條造型的準確,首先是要發力與鋒變的準確。不同的點畫,不同的字體,不同的風格,需要不同的發力方法和鋒變技巧。

來源:mp.weixin.qq.com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5/7 今彩539 原創版路分享 精選二碼 二中一 點圖看看 ! !


5/7 今彩539 原創版路公開 精選三碼 三中一 點圖看看 ! !


快看看自己的手腕! 有這根筋的人「性格命運大不同」,據說很準!


左手戴玉,右手戴銀?手鐲手串佩戴有講究,分左右手,納福避災!排胎毒、祛邪祟。


5/7 今彩539 原創版路分享 5/5中21 獨支專車 點圖看看 ! !


消除肚腩、大粗腿的超級方法,收藏後慢慢體會吧!


這4位明星黑幫「絕不敢惹」,背景都超強大,沒想到最後一位竟是「他」


躺沙發也能瘦?7個動作讓你邊看電視邊減脂~